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环球热消息:“热射病”频发已致人死亡 如何防范这个“高温杀手”?

时间:2022-07-14 09:37:44    来源:科普中国网    

在连续两天冲上40℃后,上海迎来最热天气。今天(13日)14时30分,上海最高气温达40.9℃,这一温度被认为与2017年7月21日40.9℃的历史气温最高纪录持平。

实际上,不仅仅在上海,近期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高温天气也连续多日霸占热搜。中央气象台7月13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13日白天,安徽、江苏中南部、上海、湖北西部和东部、湖南大部、江西、浙江、福建大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贵州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大部、云南东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连续高温下,“热死个人”绝非玩笑,多地中暑事件频发,甚至还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


(资料图)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披露,7月10日,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另外,在浙江省丽水市,当地中心医院医生对外透露,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有患者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需要抢救。

那么,到底什么是热射病?和中暑有什么区别?如何预防热射病?碰到热射病又该如何进行规范治疗?

什么是热射病?有何风险?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至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当温度过高时,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平衡会遭到破坏,引发头晕、胸闷等一系列身体不适,这种情况称为中暑。“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轻度中暑的症状是恶心、头昏、乏力等。这个时候,要提高警惕,哪儿凉快就哪儿待着。

重度中暑也要分为三个阶段:热痉挛,因为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的丢失,出现身体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更严重的演变成热衰竭,高温持续不下,脏器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内脏的温度超过42℃,出现了细胞功能障碍。

不过,很多人认为,中暑仅仅和温度高有关系,其实不然。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当空气湿度达到80%至90%时,汗液很难散发,此时哪怕空气温度只有32℃左右,人体也会感觉到不适。当相对湿度下降到30%的时候,人体的耐高温能力甚至可以达到38至39℃。

此外,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所处的通风环境越好,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也会越高。

千万不要走进一个误区,不是只有长期在大太阳下曝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患有热射病,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

近日据《新民晚报》消息,上海一名60多岁的老人长期在家卧床,突然昏迷不醒,被子女送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该老人独居,也不喜通风,从不开空调电扇,所以即便在室内,也中暑了,幸亏子女当天前来探望才发现情况。

此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本周已经接诊了几名老年人,接诊时体温超过41℃,有的是在室外行走,意识不清倒地被120送医;有的在家未开空调,昏迷后被家人送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通常,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一旦在超过35℃的户外湿热环境中毫无防护地停留6小时以上,就将出现生命危险。

至于热射病高危人群,嘉会医疗全科医生翟霄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户外长时间作业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长时间呆在封闭房间、汽车里的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和孕妇等,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预防热射病,要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备;可选择在早晨气温较低时锻炼,锻炼时应中途休息,饮用足够的液体,例如水或运动饮料。穿宽松轻便的衣物,但不要穿太多层。不要待在车内高温环境中。”翟霄燕说。

热射病及时处理最为关键

尽管严重的热射病在城市的普通人群中并不常见,但预防中暑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临床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这也是由于高温天气下,最容易引发的就是“中暑”,由于高温引起身体机能热平衡、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使人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因为一般正常人体体温波动范围比较窄,人体细胞在37℃左右才能存活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当人体体温>41℃时,就会出现蛋白变性、功能失活,甚至出现细胞坏死,严重者出现一些脏器的功能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翟霄燕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发现身边人出现体温升高(超过40℃),且伴有意识模糊或无意识、行走困难、出现幻觉、惊厥抽搐等,就很可能已经出现热射病。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转运途中注意防止抽搐产生的额外伤害。”翟霄燕说。

上述临床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为了避免出现重症中暑的现象,对于在高温下有不适症状的中暑者,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对已经出现有循环功能紊乱者,还可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

一些必须在户外进行重体力活的劳动者,为了防止中暑的发生,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

“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时,劳动者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防暑降温饮料,直至症状减轻或消失,必要时及时就医。”该临床医生强调。

此外,针对老人、小孩和户外工作者等“热射病”高发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尽可能减少在正午高温时段外出,避免长时间的直晒。如无法避免,要更加注意身体变化,必要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其次,加强通风,保持合适室温。在高温时段可适当开空调调节室温,最好控制在26℃左右。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减弱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和抵抗力。

标签: 功能障碍 临床医生 重症中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