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现在的人上厕所啊,手纸不一定记得带,但手机一定会记得带。一旦带手机上厕所,原本 3 分钟的如厕,后面就得加个“0”,变成 30 分钟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这要是“带薪拉屎”,上个厕所的工夫,这不等于白挣了几十块钱?一天上两三趟厕所,几百块钱就到手了……然而,“带薪拉屎”带来的只有钞票,没有风险吗?绝对不是!01排便时间太长的危害1. 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玩玩手机,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使得原本产生的便意消失。没有了便意,粑粑就拉不出来。没拉出来的粑粑在肠道里积累下来,容易变得坚硬和干燥,这样会导致排便困难,长久下去可能会形成慢性便秘。2. 容易生出痔疮关于“排便时间太长会引发痔疮”的说法目前有 2 种:静脉曲张说。因为排便时,人会用力挤压腹部,导致腹压升高,而排便的时间如果太长,升高的腹压会阻碍静脉血液的回流,使得肛门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容易造成静脉曲张,生成痔核,最终诱发痔疮。肛垫下移说。人体肛管的黏膜下方有一层肛垫,肛垫就好比气门芯,它富有弹性,可以收缩,负责打开或关闭肛管,以此来控制排便。但如果排便时间太长,腹压长时间处于升高状态,会导致肛垫的弹性减弱,下坠形成痔疮。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 增加猝死风险厕所是猝死率极高的地方,日本一项研究收集了 18458 名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发生猝死的患者,其中有 4.6% 的猝死发生在厕所。如果排便时间太用力,会让猝死的风险急剧增加。人在屏住气息、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压升高,使得心脏回心血量增加、心脑血管的血压升高,其中脑动脉的压力可以增加 20 毫米汞柱以上,脑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也会陡然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血压升高时,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由于厕所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因此这些意外发生后,比在开放空间发生的意外更难得到救助,这就导致在厕所发生猝死的情况挺多的。4. 站起来后容易晕倒坐着或蹲着排便时,血氧集中在下半身。如果排便时间过长,突然站起来时,脑部容易供血供氧不足,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脑缺血,眼前出现暂时性发黑、眩晕,甚至晕倒、跌倒,导致骨折,严重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5. 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人体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需要肌肉的收缩来做辅助。排便时间如果超过 15 分钟,肌肉长时间不动,收缩会相应变慢,导致静脉的血液流速减缓,容易造成腿部肿胀和发麻。如果经常排便时间过长,就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引发可能会致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02科学排便记住 3 个“不”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排便,但很多人不懂得科学排便,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我们要记住三个“不”字,学会科学排便,规避如厕的风险。1. 有便意不要“憋”很多人有了便意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去上厕所,把粑粑硬给憋了回去。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若这样做的次数多了,轻则神经反射消失,逐渐形成便秘,重则让粑粑长期停留在肠道里,增加患肠癌的风险。建议有便意后 5 分钟之内去上厕所,把粑粑及时排泄出来。2. 拉屎不要太用力有了便意之后,能排出来就排出来,排不出来也不要太用力。在家里坐马桶排便时,可以试试在脚下垫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这样可以用更小的力排出便便。蹲便时太用力,腹压会更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发生意外的风险更大,因此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可优先选择坐马桶。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 上厕所不要玩手机玩手机容易忘记时间,导致排便时间过长。每次排便的时间应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可以给手机设置 10 分钟的闹铃提醒,或者限制屏幕使用时间为 10 分钟。如果超过 10 分钟还没排出来,就不要强求了,可先结束本次排便,待下次有便意后再来。一些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起来时可以先手扶支撑物,缓慢站起身,缓一缓之后再坐下,不建议一次排便超过 30 分钟。03做好这 3 件事轻松排便不是梦1. 多喝水每天要有意识地多喝水,成年人尽量喝够 1500 毫升。喝水太少的话,会促进大肠过度吸收粪便里的水分,让粪便变干变硬,从而造成排便困难。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2. 多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便便排出,并且增加便便的体积、重量,又可以保持水分而避免粪便过分干燥。平时要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粗粮,如:蔬菜:莲藕、西芹、空心菜、西兰花、茄子、韭菜、冬瓜、大白菜、菠菜、韭菜等;水果:金桔、梨、香蕉、蓝莓等;粗粮:红豆、绿豆、玉米、荞麦等。3. 多运动缺乏运动的人,腹肌会比较无力,排便就使不上劲儿,所以我们要远离久坐,动起来才能预防和改善便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建议每周运动 3~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跳舞、打球等,特别推荐增加腹肌训练,让排便更加有力。对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中老年人,建议每日做 2 次提肛运动,每次紧缩、放松肛门 30 次,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直肠脱垂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参考资料:[1] Kosuke Kiyohara et al.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the toilet in Japan: a population-based descriptive study.Acute Med Surg. 2018.作者:曾心月 科普创作者审核:王强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标签:
上一篇:热射病就是中暑吗?不出门就不会得热射病了吗?盘点8大误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舞台版国内首演4小时酣畅淋漓(引题) 完整三联剧里饱赏普契
2023-07-10 10:07
原标题:“两岸学者面对面”共议闽南文化据新华社厦门7月9日电(记者付
2023-07-10 09:57
原标题:中国美术学院走进贵州从江县岜扒小学开展美育帮扶(引题) 让
2023-07-10 09:57
原标题:舞台剧《贼想得到你》上演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生)
2023-07-10 10:02
原标题:解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基因密码(引题) 文博类综艺暑期集中亮
2023-07-10 10:03
原标题:文化演出市场火热中国原创精彩纷呈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进
2023-07-10 08:53
原标题:这座博物馆,让来自罗马尼亚的她深深好奇……中新网西安7月9日
2023-07-10 08:59
原标题: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举行人民日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郑海鸥)
2023-07-10 08:59
原标题:罗大佑献唱《长安三万里》(主题)片尾曲歌词改编自李白名篇(
2023-07-10 09:05
原标题:巴山蜀水连香江陈智林编者按近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
2023-07-10 08:54
原标题:【何以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丨哈尼梯田:世外桃源藏着科技密码
2023-07-10 08:00
原标题: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丨国宝文物幻化AI形象,在元宇宙讲述前生今世
2023-07-10 05:54
原标题:何以中国丨千年文物活起来感受文化新光彩策划:于卫亚高洁统筹
2023-07-09 20:54
原标题:何以中国丨这里有最早的“中国”上下5000年,“中国”之称从何
2023-07-09 20:02
原标题:“龙猫遇上鳟鱼”献给亲子观众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
2023-07-09 18:56
原标题:笔尚法度格物求真(主题)——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2023-07-09 16:59
原标题:以艺术创意传播航海文化武世刚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先进的
2023-07-09 16:04
原标题:创作模式已趋成熟题材创新大有可为(引题) 优秀传统文化,国
2023-07-09 15:57
原标题:46岁女歌手突然离奇死亡!死因不明据7月8日报道,韩国女歌手李
2023-07-09 16:00
原标题:“苏东坡”文物展亮相杭州国宝级文物《斗浆图》领衔开展中新网
2023-07-09 15:04
原标题:江西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施行(引题) 因地制宜建设革
2023-07-09 14:58
原标题:夏夜骑行爱上多元北京城北京日报记者孙宏阳王天淇胡子傲这个夏
2023-07-09 15:05
原标题:《长安三万里》主创:致力于还原唐朝风貌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韩晓
2023-07-09 15:05
原标题:盱眙第一山陶稳盱眙第一山,说的不是排名,而是一座山的名字。
2023-07-09 11:06
原标题:推销与反推销马海霞我在小镇上开店时,经常有人上门推销东西。
2023-07-09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