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上厕所啊,手纸不一定记得带,但手机一定会记得带。
一旦带手机上厕所,原本 3 分钟的如厕,后面就得加个“0”,变成 30 分钟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资料图】
这要是“带薪拉屎”,上个厕所的工夫,这不等于白挣了几十块钱?一天上两三趟厕所,几百块钱就到手了……
然而,“带薪拉屎”带来的只有钞票,没有风险吗?绝对不是!
01
排便时间太长的危害
1. 容易造成便秘
排便时玩玩手机,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使得原本产生的便意消失。没有了便意,粑粑就拉不出来。没拉出来的粑粑在肠道里积累下来,容易变得坚硬和干燥,这样会导致排便困难,长久下去可能会形成慢性便秘。
2. 容易生出痔疮
关于“排便时间太长会引发痔疮”的说法目前有 2 种:
静脉曲张说。因为排便时,人会用力挤压腹部,导致腹压升高,而排便的时间如果太长,升高的腹压会阻碍静脉血液的回流,使得肛门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容易造成静脉曲张,生成痔核,最终诱发痔疮。
肛垫下移说。人体肛管的黏膜下方有一层肛垫,肛垫就好比气门芯,它富有弹性,可以收缩,负责打开或关闭肛管,以此来控制排便。但如果排便时间太长,腹压长时间处于升高状态,会导致肛垫的弹性减弱,下坠形成痔疮。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增加猝死风险
厕所是猝死率极高的地方,日本一项研究收集了 18458 名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发生猝死的患者,其中有 4.6% 的猝死发生在厕所。
如果排便时间太用力,会让猝死的风险急剧增加。人在屏住气息、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压升高,使得心脏回心血量增加、心脑血管的血压升高,其中脑动脉的压力可以增加 20 毫米汞柱以上,脑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也会陡然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血压升高时,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由于厕所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因此这些意外发生后,比在开放空间发生的意外更难得到救助,这就导致在厕所发生猝死的情况挺多的。
4. 站起来后容易晕倒
坐着或蹲着排便时,血氧集中在下半身。如果排便时间过长,突然站起来时,脑部容易供血供氧不足,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脑缺血,眼前出现暂时性发黑、眩晕,甚至晕倒、跌倒,导致骨折,严重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5. 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人体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需要肌肉的收缩来做辅助。排便时间如果超过 15 分钟,肌肉长时间不动,收缩会相应变慢,导致静脉的血液流速减缓,容易造成腿部肿胀和发麻。如果经常排便时间过长,就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引发可能会致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02
科学排便
记住 3 个“不”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排便,但很多人不懂得科学排便,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我们要记住三个“不”字,学会科学排便,规避如厕的风险。
1. 有便意不要“憋”
很多人有了便意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去上厕所,把粑粑硬给憋了回去。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若这样做的次数多了,轻则神经反射消失,逐渐形成便秘,重则让粑粑长期停留在肠道里,增加患肠癌的风险。建议有便意后 5 分钟之内去上厕所,把粑粑及时排泄出来。
2. 拉屎不要太用力
有了便意之后,能排出来就排出来,排不出来也不要太用力。在家里坐马桶排便时,可以试试在脚下垫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这样可以用更小的力排出便便。蹲便时太用力,腹压会更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发生意外的风险更大,因此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可优先选择坐马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上厕所不要玩手机
玩手机容易忘记时间,导致排便时间过长。每次排便的时间应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可以给手机设置 10 分钟的闹铃提醒,或者限制屏幕使用时间为 10 分钟。如果超过 10 分钟还没排出来,就不要强求了,可先结束本次排便,待下次有便意后再来。
一些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起来时可以先手扶支撑物,缓慢站起身,缓一缓之后再坐下,不建议一次排便超过 30 分钟。
03
做好这 3 件事
轻松排便不是梦
1. 多喝水
每天要有意识地多喝水,成年人尽量喝够 1500 毫升。喝水太少的话,会促进大肠过度吸收粪便里的水分,让粪便变干变硬,从而造成排便困难。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多吃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便便排出,并且增加便便的体积、重量,又可以保持水分而避免粪便过分干燥。平时要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粗粮,如:
蔬菜:莲藕、西芹、空心菜、西兰花、茄子、韭菜、冬瓜、大白菜、菠菜、韭菜等;
水果:金桔、梨、香蕉、蓝莓等;
粗粮:红豆、绿豆、玉米、荞麦等。
3. 多运动
缺乏运动的人,腹肌会比较无力,排便就使不上劲儿,所以我们要远离久坐,动起来才能预防和改善便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建议每周运动 3~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跳舞、打球等,特别推荐增加腹肌训练,让排便更加有力。
对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中老年人,建议每日做 2 次提肛运动,每次紧缩、放松肛门 30 次,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直肠脱垂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参考资料:
[1] Kosuke Kiyohara et al.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the toilet in Japan: a population-based descriptive study.Acute Med Surg. 2018.
作者:曾心月 科普创作者
审核:王强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策划编辑:崔瀛昊
责任编辑:崔瀛昊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读书的时候施崇伟月色抹亮窗棂我和我的情人依偎捧起如玉盘光洁
2023-07-09 09:57
原标题:《觉醒年代》上演“玉兰绽香”启幕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昨天
2023-07-09 06:05
原标题:光脚下地种菜去杨文静脱了鞋,光着脚,站到地头,放眼望去,整
2023-07-09 06:01
原标题:流年小扇摇清凉王小雨所谓一夜熏风带暑来,日子渐往七八月过,
2023-07-09 05:54
原标题:夏天的云郑利侠云是夏天的宠儿。云不怕热,它喜欢趁着暑天排兵
2023-07-09 05:53
原标题:演革命女性助内心成长(主题)从《左耳》走上银幕的陈都灵主演
2023-07-08 23:05
原标题:成都元素满满!记者带你逛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设立赛事博物馆,是
2023-07-08 17:02
原标题:同人创作还能“站在前人肩膀上”吗?(主题)——透视“同人作
2023-07-08 15:02
原标题:天津大剧院开启“艺术之门”(图)(主题)今年暑期将演出20余
2023-07-08 15:03
原标题:中国文房艺术展带观众走进古人书房(引题)600余件器物讲述文
2023-07-08 11:01
原标题:提前至8时!7月8日至8月31日故宫博物院开馆时间调整7月7日,故
2023-07-08 10:03
原标题:画里画外谈雅集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昨晚,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
2023-07-08 08:56
原标题:我国演出市场上半年“一大一小”齐发力北京青年报记者寿鹏寰7
2023-07-08 07:54
原标题:歌手李玟轻生去世导演李安发文悼念今晚报讯(记者高爽)歌手李
2023-07-07 16:03
原标题:暌违六年推出导演新作《八角笼中》(引题) 王宝强:每个人心
2023-07-07 15:59
原标题:“漫步经典”周日启幕21天13场音乐会北京青年报记者田婉婷7月6
2023-07-07 15:59
原标题:再见李玟谢谢你给世界的光和暖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亲爱的,我
2023-07-07 16:03
原标题:普契尼经典歌剧《三联剧》今明上演北京青年报记者田婉婷作为年
2023-07-07 15:56
原标题:节令之美·小暑丨小暑闻花香,不觉夏日长“荷风送香气,竹露滴
2023-07-07 15:01
原标题:痴爱连环画三十年(主题)讲述人:传统连环画策划人、出版人刘
2023-07-07 14:53
原标题:定陵出土金冠凤冠明天“团聚”北京日报讯(记者孙云柯)明天,
2023-07-07 14:52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推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集王羲之书三
2023-07-07 14:53
原标题:电影《消失的她》领跑榜单(引题) 暑期档总票房突破55亿元(
2023-07-07 15:05
原标题: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活动今天(7
2023-07-07 14:06
原标题:今日小暑7月7日16时30分,小暑至。“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
2023-07-07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