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不起眼的它们,居然是草地沙化的“幕后黑手”?

时间:2023-06-13 10:41:32    来源:科普中国网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 冰冰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资料图片)

关于草地沙化与虫鼠害,我们经常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沙化的草地上虫鼠害猖獗似乎很严重。

其实,草地沙化与虫鼠害肆虐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草地沙化加剧了虫鼠害的泛滥与肆虐,而虫鼠害的肆虐又反过来加快了草地的沙化。倘若没有人为的调控与干扰,这两者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断加剧,直到这片草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地。

那么,这种恶性循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老鼠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草地上的老鼠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持续增加的鼠类数量加速草地退化

成灾鼠类数量的增加,加剧着草地的退化。据统计,1978~1999 年间,我国北方11个省、自治区平均每年鼠害成灾面积近两千万平方公顷。而这种大范围的鼠害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首先,泛滥的鼠群会消耗巨大的草原资源。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在此分布最广的鼠类主要有布氏田鼠、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和东北鼢鼠等。布氏田鼠多生活在植被退化的草原地带,是北方的草原鼠种,具有很强的挖洞能力,对放牧的影响较大。达乌尔黄鼠又称大眼贼、草原黄鼠。多生活在固定的沙丘或低矮禾草。蒿草草甸中,更喜欢畜圈及牲畜大量放牧的地方。长爪沙鼠多生活在干草原或荒漠草原中,以植物种子及绿色部分为食。而东北鼢鼠生性怕风畏光,是典型的低下生活鼠种,主要生活在高寒草甸、高原农田及荒坡地带。这些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体现在大量啃食牧草,破坏牧草根系,抑制牧草生长,严重时造成牧草大量死亡。

叼着花的鼠兔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叼着青草的鼠兔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其次,成灾鼠类的泛滥也会破坏草场的正常生态。挖洞、六居是鼠类天生的习性,大量的鼠类在草原上挖洞、刨草根、吃草根,导致了牧草成片地死亡。而在这个过程中,害鼠们会将挖出的土推出洞外,从而形成许多洞穴和土丘,最终导致草地被压迫、牧草逐渐死亡,成为次生裸地。

周而复始——草地退化加剧了鼠害泛滥

一方面,持续增加的鼠类数量加速了草地的退化进程;另一方面,草地的退化与沙化又为鼠害数量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随着草地的退化,土壤逐渐趋于沙化、盐碱化和盐渍化,不再适合牧草的生长。而一些除牧草外的其他植物,由于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经过了多次的自然选择,形成了自身的保护机制(如通过长出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分泌毒性物质等使得周围的动物无法以其为食),相较于牧草而言,这些植物能够更多的存活下来。

同时,在沙化的土地上,由于没有了天然牧草对阳光、水分等的竞争,这些杂草类的植物更加快速地生长。长此以往,优良牧草从这一群落中逐渐消失,而杂类草日见茂盛,甚至成为草群的主体。

草原景观呈山谷状,土地干燥沙化,水分匮乏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至此,原本茂盛的草原变成了坑洞遍布,且只有杂草生长的荒漠、半荒漠草原。这种土地状况不仅为鼠类提供了天然的洞穴保护,也因为不利于其他动物生长,而使得鼠类在这片土地上的竞争者变少。鼠类逐渐成为这片土地上唯一的生存者动物,并且肆无忌惮地繁殖增长。

这样一来,土地沙化与鼠害泛滥互相促进,陷入无法修补的恶性循环,只留给人们更多的荒漠。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开垦、采金、挖药材等活动的增多,以及草场持续超载和不合理的放牧制度,目前,草地退化趋势已不容乐观,鼠害的发生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保护草原、保护这些绿洲。

广阔的草原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根据草场类型和草群特点,因地制宜,划区轮牧,合理有效地去利用草原。在春季牧草返青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实行季节性休牧,从而保护牧草的生长与播种。此外,在生态脆弱区和草原退化严重区等必要的区域内,应该实行围封禁牧,逐渐恢复草原植被,尽量保证草原的可持续性发展。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