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的免疫系统不知道眼球的存在,一旦一只眼球受伤激活了免疫系统,另一只眼球也可能被免疫系统“追杀”。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实。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免疫系统和眼球的这个故事。
【资料图】
这个特殊的情况和“免疫豁免”有很大关系,这还要从我们免疫系统的工作过程说起。
免疫反应原理与免疫豁免
我们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主要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构成。人体遭受入侵后,起初有先天性免疫细胞进行抵抗。同时,一种叫做树突状细胞的细胞也冲上战场,吞下并分解病原体,分析完敌人的特征后,去淋巴网络中去寻找并激活针对这一特征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动员大量有针对性、高效的免疫细胞和抗体杀灭入侵者。
在这个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免疫系统对“敌我”的识别。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自胚胎一直到出生后早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时期,这个“成熟”的过程主要就是建立一个“白名单”和“黑名单”。这一时期免疫系统接触到的自体正常细胞和成分都被写进了白名单,而外来的入侵者则记入黑名单,而且这个名单还在不断的更新。
正常来说,我们自体的所有细胞和蛋白都应该在“白名单”中,但确有一些例外。我们机体的某些部位,本身存在天然的屏障和特殊的抑制机制,这部分组织自身或外来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和淋巴细胞接触,也不会引起免疫反应或免疫反应很微弱,以防止因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这个现象称为“免疫豁免”,这些一般不和免疫细胞接触的物质称为“隐蔽抗原”,存在“免疫豁免”情况的器官叫做“免疫豁免器官”。
危险的交感性眼炎
对于眼球而言,最主要的隐蔽抗原就是构成晶状体的晶状体蛋白。晶状体正常情况下由房水供应营养,没有直接的血液供应,处于一种天然的屏障中。
在免疫系统成熟的过程中,未成熟的淋巴细胞接触不到眼球内的晶状体蛋白,免疫系统就不认识晶状体蛋白,既没有把它列入“白名单”也没有放到“白名单”中,当然也没有针对晶状体蛋白的抗体。
机体发育成熟后,一旦眼球受到严重损伤,晶状体蛋白就会进入血液与淋巴细胞相遇,免疫系统就会把它当作异物识别,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包括健侧眼睛,最终产生炎症反应,损害视力,严重者另一只眼也会失明。这种一侧眼球受损引起双侧眼球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的情况叫做“交感性眼炎”。很多时候,如果眼球出现了严重外伤,为了避免另一侧眼睛和视力受损,需要尽快将受伤的眼球切除。
配图来自图虫网
既然眼球这一特点可能会导致交感性眼炎的问题,那为什么眼球还是要有免疫豁免呢?那是因为炎症及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细胞聚集以及后期组织重建将导致视网膜前方的透明结构浑浊甚至无法透光。而视网膜和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申,免疫和炎症反应会严重影响神经冲动的形成和传输。大家知道、人体的免疫反应其实时刻都在发生,并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如果眼球内经常出现免疫反应,那我们的视觉也将经常处于下线的状态。
一个正常人接收的视觉信息占全部感觉信息的 70% 以上。对于我们而言,视觉功能一旦下线,无疑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眼睛尤其需要保护
免疫系统时刻在全身各处进行着巡查,它们自己有个“白名单”,就是依照这个“白名单”来判断对方是否是正常细胞。一旦发现对方不在“白名单”里,就启动免疫反应对他进行攻击,同时把这个“坏人”的特征记录到“黑名单”里面。其他免疫细胞会重点对抗“黑名单”上的敌人。
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球的免疫豁免机制已经建立,我们的免疫系统并没见过这个“自己人”,专职巡查细胞的“白名单”上也就没有这个“自己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认识我们的眼球。
一旦发生严重的外伤,眼球里的蛋白质和免疫系统“见了面”,免疫细胞自然就认为这个“陌生人”是敌人,并且迅速把他列入“黑名单”重点照顾。于是另一个正常的眼球也就被当作坏人一并“倒了霉”。
除了眼球之外人体的免疫豁免器官还有大脑、睾丸和孕期的子宫,这些部位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脆弱,跟眼球的情况类似,一旦成为免疫反应的战场,后果非常严重。
好了,眼球和免疫系统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尤其在烟花闪耀的时节里,千万不能给眼科大夫出急诊的机会。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王浩然
审核:陶宁(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2023外滩艺术季启动,游艺地图链接外滩与豫园(引题)“外滩猫街”成网红打卡点(主题)解放日报讯
2023-05-08 11:33
原标题:看电影度佳节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中国电影“五一”档票房达15 19亿
2023-05-08 10:33
原标题:聚焦中国空军试飞员群体(引题)《长空之王》,不计功名的无冕之王(图)(主题)天津日报记者张钢
2023-05-08 10:42
原标题: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主题)大湾区首演创新演绎文物传承(副题)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
2023-05-08 10:40
原标题:16米高开平灰塑壁画面世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通讯员关炳辉)本月6日,位于江门开平市塘口
2023-05-08 10:44
原标题:历时3个多月的首个收费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创下超42万人次参观纪录(引题)上博“现象级”展览
2023-05-08 10:53
原标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引题)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确定(
2023-05-08 09:55
原标题:我国将建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
2023-05-08 09:38
原标题:千年古村“文化游”:入目即古刹移步皆古建中新网运城5月7日电作者杨佩佩游古村、逛古宅、访古刹、
2023-05-08 08:46
原标题: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暨第十九届兰州读书节启动近日,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旅局
2023-05-08 08:54
原标题:江西省莲花县——(引题)为农村娃传递阅读之美(主题)人民日报记者郑少忠“‘妈妈’快点走,国学
2023-05-08 08:32
原标题: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 梁子晶色彩鲜艳的刺绣枕头、时尚的蒙
2023-05-08 08:53
原标题:引入艺术元素、打造写生基地,山西左权县泽城村——(引题)古村入画 古村如画(艺术改变乡村)(
2023-05-08 08:41
原标题: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登陆京城唱出越洋往事5月6日和7日,反映华人女性群体劳工史的舞台作
2023-05-07 13:48
原标题:校园“小人物”记忆李成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给我的印象是热气腾腾、生机勃勃,上演了许多奋发
2023-05-07 08:36
原标题:那时群英会马克日前,路过久违的朝阳区三里屯,发现这里时尚、新潮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与我印象中
2023-05-07 08:38
【艺评】原标题:情怀哪有那么好“贩卖”刘颖余眼见电影《灌篮高手》那么红,心头总难免有疑问闪过——为什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不断往返穿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人们,出于社火记忆里的乡土情结,每年都会回到熟悉的土地上,去寻找
2023-05-07 05:53
原标题:运河春光汪丽丽“人间四月百鸟鸣,运河桃花始盛开”。“五一”假期,踏入这里就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五一”档票房回春,突破660万元(主题)比2019年增长20万元(副题)齐鲁晚报5月5日讯(记者李旭
2023-05-06 16:39
原标题:令人发笑耐人寻味(主题)京味话剧《半个月亮掉下来》首演(副题)北京晚报记者王润方非摄生动的语
2023-05-06 15:38
原标题:深耕文脉勾画时代林顺文推出巨幅山水画《高山流水汇松园》中新网广州5月6日电(记者方伟彬)国家一级
2023-05-06 15:52
原标题:方清平写的书既像自传又像段子(主题)《越冷越幽默》把50年的故事和感悟娓娓道来(副题)北京晚报
2023-05-06 15:54
原标题:中国青年电影集体亮相戛纳北京晚报讯(记者袁云儿)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于5月16日至27日举行,
2023-05-06 15:55
原标题:大型现代曲剧《鲁镇》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新网郑州5月6日电(杨大勇)你看过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
2023-05-06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