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头条 > 正文

京沪“升级版”人才争夺战:高端人才可直接落户

时间:2018-04-02 08:48:13    来源:新京报    

2017年3月1日,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丈八路派出所,咨询、办理落户的群众排成长队。当日,被称为西安“敞开怀抱,拥抱人才”的“最开放的户籍准入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图/视觉中国

多个二线城市发布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京沪向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提供落户

3月下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布人才新政,向全球征集高端人才,在京沪从紧的户籍政策背景下,对于符合要求的人才开出了可落户的“礼包”。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发布“引才”新政,符合条件的人才将获得包括落户、租房补贴、安家费、创业贷款等多方面的政策激励。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西安,据西安市公安局统计,今年前3个月,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逼近去年全年迁入人口总量。3月22日至24日3天内,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1555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32人,本科学历6107人,大专学历2443人。

这场人才争夺战可谓去年各地出台引进人才政策的升级版,今年的“战火”已经烧到京沪等一线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认为,京沪向全球征集高端人才,标志着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实则是城市转型的需求,也是整个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西安3个月落户21万人 逼近去年总量

今年6月将从北京某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陈亮(化名),前不久将工作定在了西安。

“做出这个选择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国家政策、陕西省的人才政策、学校就业政策和个人志向。”陈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借着“一带一路”建设契机,陕西省为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发展平台,加之西安新近出台的落户新政、一揽子就业计划和组织部门对引进人才的重视,都成为毕业生选择此地的利好消息。

今年以来,已有21万人与陈亮一样决定成为“新西安人”。据西安市公安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3个月,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逼近去年全年迁入人口总量。

落户高峰出现在3月22日至24日,在2018年度西安春季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活动上,西安正式推出“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西安”的新举措。毕业生仅需半个小时,就可以在线完成落户。当地媒体报道中,还出现了民警派专车接送女博士办户口的故事。

据西安市公安局统计,22日至24日3天内,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1555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32人,本科学历6107人,大专学历2443人。最多的一天是23日,8050人落户西安。

除户口以外,西安还准备了全套政策“大礼包”。例如在鼓励创业方面,提供信用额度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政府贴息贷款;安居保障方面,博士可申请三年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大学生全部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优先予以保障。生活保障方面,博士可以享受5年10万元的安家补贴。

西安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廉宏斌的一句话,可以窥见西安市对人才的渴求,“西安不沿海,不沾边儿,没矿产,要想追赶、超越其他城市,要么换车,要么换人。”

与此同时,武汉、成都、长沙、郑州、杭州、青岛、厦门等城市也纷纷出台最新的引进人才政策,将去年即开始的人才争夺战再次推向高潮。

京沪出台新政 高端人才可直接落户

到了3月下旬,去年尚未有“大动作”的北京和上海也陆续出台吸引人才新政,向全球发出高端人才召集令,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落户指标。

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落户,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随调随迁。

几天后,上海也加入了“大战”。3月26日下午,上海在人才工作大会上公布《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

上海的方案同样在户口、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户籍,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允许使用支持资金购买商业养老和商业医疗保险,允许将在沪的薪酬收入、成果转化收益等合法收入汇至境外等。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看来,从京沪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新政来看,我国城市竞争已经从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竞争,转变为国际化的竞争。一线城市通过高端人才争抢的,实则是国际竞争力。

“我们概念中认为中国劳动力是过剩的,其实人口学界普遍认为,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了,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出现不足。我国人口的结构化不足很明显,尤其是高端的国际化人才供给非常缺乏。”鲁全说。

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宋晔也表示,北京用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功能不断显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用人需求会更多。

3月28日,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上半年北京用人需求缺口约为0.8万人。其中“高精尖”行业需求占比为21.5%,同比略有上升,需求量最大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因此,京沪的人才“征集令”,在人才的标准和领域要求比其他城市更为严格。北京明确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体育、金融、高技能等领域人才引进力度。上海则聚焦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13个重点领域招揽人才,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等。

上海的方案还明确,高峰人才应具备的核心条件是: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一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或国际前20名,或具有成长为世界级高峰人才的潜力。

第一轮人才争夺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人才争夺战其实去年就已打响。

去年6月,武汉宣布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6天后,长沙提出5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宣布“5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其中,武汉发布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措施,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方面,被称为武汉市“史上最强人才新政”。

新政实施不到一年,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30.1万人,是2016年的3.1倍;大学生在汉新落户14.2万人,是2016年的9.6倍。据成都统计局数据,成都2017年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同比增长2.6%,户籍增加量排名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广州。

武汉市曾解释为什么要留住百万大学生,一方面是为了立足武汉发展全局,留下武汉的建设力量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武汉的人口结构,如果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人口结构就能改善十分之一;10年内,就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结构得到改善。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彦平认为,长期来看,二线城市“抢人”将缩小东中西部、大城市与小城市、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此后,全国人才市场将进入常态化流动阶段,从而形成新的城市体系和格局。

■ 解读

城市不但要“引才” 还要“留住人才”

新的城市格局不仅意味着城市实力对比的变化,也可能促进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鲁全解释,我国城市正在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战略,这将导致未来城市类型化越来越明显。例如,贵阳的大数据战略产生实效以后,一定会集聚大数据领域的高端人才。另外,有的城市专注于旅游业,有的专注于互联网产业,都可能成为这一领域高端人才首选的城市,就像美国的“硅谷”模式。

“也许5到10年后,千篇一律的城市越来越少,会出现各个领域的一线城市,只有几个综合性一线城市。”鲁全说,城市之间竞争的将是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因此,人才在择城而居时,也需要寻求与城市的匹配度。“要考虑自身职业发展与城市战略是不是契合,例如某些城市还在寻求高端制造业转型,而京沪已经瞄向更加高端的国际前沿领域。”鲁全说。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超认为,城市如果希望长期持续吸引人才,除了给予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好产业发展,扩大经济体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扰。“为什么很多人逃离北上广后,又回到北上广?就是因为其他城市存在办事难、工作环境不好等因素。二线城市要做好制度建设,让人才更舒心地定居。”李超说。

鲁全表示,民生保障和福利将是城市长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高端人才对能源消耗更少、自然环境更美、生活条件更便利的城市吸引。(记者 倪伟)

标签: 人才 争夺战 升级版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