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北两极超越自我——创造全球科考船向南航行纬度最高纪录和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西北航道,“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次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中国科考队首次开展环北冰洋考察……“雪龙探极”2017年创下多项中国极地考察史上的第一。
我国正向极地强国坚实迈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26日在“201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表示,国家海洋局将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推进极地考察船建设,加快构建布局管理、业务、科研、队伍、全球治理等五个体系建设。
“雪龙探极”创多项第一 综合实力达国际中等以上水平
2017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主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说,我国极地工作2017年成功实施第33次南极考察和第八次北极考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
南极考察方面,“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次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实现业务化飞行,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雪龙船抵达南纬78°41.975′海域,创造了全球科考船向南航行纬度最高纪录;昆仑站Dome A深冰芯钻总进度突破800米,可实现重建过去12万年以来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顺利完成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
北极考察方面,我国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并在北极地区开展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开辟了我国北极科考新领域;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开展了北极航道环境综合调查、北极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和北极污染环境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在拉布拉多海、巴芬湾海域的调查空白。
在考察能力建设方面,我国新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进入连续建造阶段,可望2019年建成下水;泰山站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极地工作,综合实力目前已经达到国际中等以上水平。”秦为稼说。
探索极地新疆域 交流12个研究方向最新成果
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是我国极地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今年的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探索极地新疆域,来自66家机构的450位代表参会。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将对极地海洋与海冰、极地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冰芯科学与极地工程、极区大气与空间物理等12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年会将展示南极冰盖过程与气候变化、极地海洋环境特性及变化、海洋沉积记录及指示、极光和电离层特征及变化、极地生态系统及资源特性、极地遥感与大地测量技术、极地环境监测技术,以及我国极地战略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杨惠根说。
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 加快构建布局五大体系建设
秦为稼表示,国家海洋局未来在极地工作方面将加快构建布局管理、业务、科研、队伍、全球治理等五个体系建设。
在管理体系上,在国家现有极地战略规划框架下,加速升级现有管理制度,加快出台南极立法,完善极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管理体系,统筹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协会等协调开展极地活动。
在业务体系上,实施“雪龙探极”重大工程,探索形成有关部门分工有所侧重、协调发展的业务和科研模式,尽快构建国家南北极观(监)测网;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推进极地考察船建设,初步建立极地数据平台和国家海洋大数据极地分中心,为经略南北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科研体系上,建立健全极地科技咨询机制,积极创设极地领域的高水平实验室,开展极地科学和技术的国际前沿领域研究,明确5至10个优先科学领域,解决极地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重大科学和技术关键问题,支撑和引领国家极地业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在人才队伍体系上,突出以专业性、稳定性为重点的职业化队伍建设方向,着力建设职业化的科学和业务队伍。实现极地现场业务“任务型”管理,与“实体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全球治理支撑体系上,加强智库建设,依托业务专项,选划南极特别区域,推动北极航道利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极地国际治理,为极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上一篇:武汉市改革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
下一篇:北京发文严禁串通操纵快递价格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子夜外卖》描绘城市的夜色画卷(主题)总制片人张烨镝:带观
2023-06-17 15:43
原标题:用脚和笔丈量世界(引题) 阿来《西高地行记》出版(主题)华
2023-06-17 13:45
原标题:“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绘图“复活”国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标题:90多个“关键词”还原苏轼(引题) 蒋蓝新作《苏东坡辞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标题:图博会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再创佳绩(引题) 《阅读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标题:良渚遗址“琮王”“钺王”现身上博(主题)6月20日起亮相“实
2023-06-17 11:51
原标题:《鱼庐记》:鄂地小人物的传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标题: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科幻电影创作将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标题: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启动创排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标题:2023年青年摄影奖申报启动天津日报讯(记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标题:别样《凤求凰》百人合唱点击量百亿次作品(主题)中国古诗词艺
2023-06-17 10:53
原标题:首届天津音乐节中国天津·2023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演绎经典(引题
2023-06-17 10:32
原标题:电视剧《淬火丹心》唱响武钢人的青春之歌长江日报讯(记者万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广议】原标题:主动自觉,珍视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苏庆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原标题:长沙:千载星城吐芳华天上一颗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标题: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6月16日晚开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标题:开心果左一:节约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标题:“中国戏曲节2023”在香港开锣新华社香港6月16日电(记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标题:取材于武钢的发展历史(引题)《淬火丹心》凝聚钢铁人的青春与
2023-06-16 21:32
原标题:山东:文化馆里涌动“青春力量”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刚过
2023-06-16 17:49
原标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6月15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参
2023-06-16 16:42
原标题:芭蕾舞剧,如何圈粉诸多观众?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标题:中新人物丨演员杨蓉:学演戏,得先学做人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2023-06-16 14:49
原标题:《寻她》首映舒淇畅聊与九零后导演的“碰撞”(引题)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标题:“京城飘书香五洲共阅读”(引题)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