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天天微动态丨陕西吴堡按下产业振兴“快进键”

时间:2022-12-17 21:54:52    来源:中国农网    

青梨飘香、挂面成帘、蚕茧堆雪、药枣绵甜……在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强。如何让产业强起来?近年来,吴堡县深度挖掘本土独特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吴堡青梨、手工空心挂面、蚕桑、红枣等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传统产业“造血”功能,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特色产业赋能“三农”发展,交出产业振兴“吴堡答卷”。

青梨香飘振兴路


(资料图片)

用铁锹除去杂草、拿塑料绳子绑住梨枝……日前,辛家沟镇霍家山村,村民们在青梨地里拾掇梨树。“原来种地,一年收入五六千多元,现在我在这里打工管吃住,一年还能收入2万到3万元。”村民周爱莲说。

吴堡青梨肉白、质细、汁多,为地方名优水果品种,2018年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22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打造吴堡青梨“拳头产品”,吴堡县制定《吴堡青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堡青梨试验示范站技术支撑,打造万亩青梨基地,目前已挂果300亩,年产量300吨,亩均产值达4万元。

接下来,吴堡县将继续遵循“山地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思路,推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发展模式,加快促进吴堡青梨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小挂面成大产业

杭州素食文化节推介会上,一架“素练飞瀑”般的手工空心挂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欣赏、品尝,俨然成为文化节上的“素食明星”。自2014年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亮相以来,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累计八次登上央视舞台,流传百年的传统手艺再次焕发生机,引发了一股“做挂面、吃挂面、讲挂面”的强劲热潮。

为充分发挥手工空心挂面“明星效应”,带动手工空心挂面走进千家万户,吴堡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与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两条腿”走路,制定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生产与流通标准》,形成手工空心挂面特色标准体系,倾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用精品制造为手工空心挂面产业赢得宽广市场。

目前,吴堡县有手工空心挂面生产户100余户500人,挂面生产企业13家,年产量稳定在4000吨以上,产值达6500余万元,建成岔上镇手工空心挂面非遗文化产业示范园1个,推动张家墕村标准化挂面产业园落地实施,年底挂面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

蚕桑铺就“致富路”

蚕桑是吴堡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清道光年间《吴堡县志》就有“桑、枣甚盛,丝绸行销山西、河南”的记载。2021年,吴堡桑蚕茧更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

为充分发挥蚕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作用,吴堡县采取了改造现有桑园和新建标准化桑园,聘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技术,对栽桑、养蚕、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制定严格标准,鼓励合作社积极进行蚕桑产业的深度开发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蚕桑提产增效,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农户养蚕数量和蚕桑综合利用效益。

目前,吴堡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桑园面积达2.3万亩,养蚕户达220多家,桑蚕养殖规模稳定在1000张以上,全县4家蚕丝加工合作社年产值达877万元。桑生叶、蚕织茧、人致富,一条蚕桑铺就的“幸福丝路”正在山沟沟里伸展蔓延。

擦亮“药枣之乡”金招牌

吴堡红枣具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色泽暗红,肉质厚坚,味道甘甜,营养丰富,具有补中益气、镇静安神、健脾养胃等保健作用,是日常食补、入药治病的绝佳选择。2013年,吴堡红枣地理标志认证通过批准。2022年,吴堡被授予“中国药枣之乡”荣誉证书和牌匾。

据了解,吴堡现有枣园16.4万亩,年产鲜枣4万多吨,红枣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红枣加工龙头企业5家,产出紫晶枣、熏枣、枣夹核桃等10余种加工产品。

如何进一步挖掘吴堡红枣潜在优势,拓宽市场前景?吴堡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抢抓红枣丰产丰收有利契机,及时组建红枣购销加工专班,给予红枣收购企业加工销售补贴0.2元/斤,枣农补贴0.3元/斤,村集体经济组织补贴0.1元/斤,动员全县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帮助农户采收销售红枣,目前已向各地销售红枣800万余斤,红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药枣之乡”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作者:张茜 张荩文

标签: 农民增收 发展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