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水产新品种公告,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23)榜上有名。这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刘文斌教授团队联合江苏海普瑞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成功培育而成,张定东教授为第一完成人。
“全程只吃人工配合饲料,是‘金农1号’最大的特点。”张定东介绍。自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以来,全面部署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方案,而这一新品种通过审定,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河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只吃饲料不吃杂鱼的河蟹
(相关资料图)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在多个地理种群中,尤其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品质最佳。近年来,随着河蟹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和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攀升。
“池塘养殖是目前河蟹养殖的主要方式。但人工配合饲料的贡献率不足30%。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但固有的观念很难逆转过来。传统农户喜欢投喂幼杂鱼,但是这样的喂养方式质量安全不可控,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智能化投喂。”刘文斌教授介绍。
能否培育一种更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从种质源头上解决河蟹配合饲料适应性的难题?科研团队早在十几年前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们从长江水系选择了一些野生中华绒螯蟹,从一些重要养殖区筛选了人工养殖亲本,在全程只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条件下,持续多代选留长得快、长得大的“好苗子”,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技术,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取得显著的遗传进展。历经10余年,培育出能够很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与投喂幼杂鱼对比,新品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成蟹规格、肥满度和繁殖力没有影响,更突出的是成蟹风味品质具有味鲜无腥、脂香味浓、口味回甘、膏黄丰满、不易退膏的优点。
金农1号。
奇、偶年份出生的河蟹也有“奥秘”
2009年,团队从长江江都至泰州段水域收集中华绒螯蟹野生雄蟹,从江苏高淳、金坛地区收集中华绒螯蟹养殖雌蟹,共1024只个体构建偶数年基础群体。2010年以同样配组办法收集的956只个体构建奇数年基础群体,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偶年同步选育,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奇、偶年选育系统由“金农1号”命名。
因为河蟹种群的特殊性,河蟹的繁殖配对得分清“奇、偶”年。据介绍,河蟹生活史仅有2年,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同理,偶数年出生的也要到奇数年性成熟。因此,正常情况下奇数年出生的河蟹不能与偶数年出生的河蟹繁殖配对,需要分别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选育系,所以团队所经历的试验要比其他水产品种更长、更复杂。“虽然是一个品种,却承担了双倍的工作量。”育种团队成员蒋广震教授感慨道。
通过历年小试试验和连续两年的生长性对比试验,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其他中华绒螯蟹品种相比,17月龄的“金农1号”体重提高12.41%,饲料转化率显著提升,更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遗传稳定性高,生长优势明显!适宜在全国水温10~32℃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新品种河蟹“不挑食”效益高
随着河蟹产量趋于稳定,注重生态、效益和品质已成河蟹产业的发展方向,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给予养殖户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团队还专门为养殖户撰写了详细的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推广指南。
“没有好的品种,没有好的饲料,养不出好的河蟹!”张伟刚是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养殖户。2007年他从南京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 2011年从外企辞职后到后圩村创业搞河蟹养殖。10多年养殖河蟹,遭遇了品种退化(成活率低、规格小、整齐度差、发病率高)等各种波折。2019年起,张伟刚开始引进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单位产量和利润提高了30%左右。养了300亩,现在每亩净利润大概8000元!”张伟刚兴奋地说,与投喂幼杂鱼相比,全程使用配合饲料投喂,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减少了病害发生、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河蟹的品质和风味有了明显的提升,线上和线下销售的客户群稳定,回头客增多。
“‘金农1号’一点不‘挑食’,只要给它们投喂符合河蟹配合饲料行业标准的上限值的优质饲料,就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成长。而且配合饲料使用成本实际比幼杂鱼更低。”育种团队成员李向飞副教授说。
团队长期从事中华绒螯蟹的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养殖模式等研究工作,研制的“金海”饲料和繁育的“金海”蟹苗,已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苗种具有成活率高、规格整齐的优点,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往往当年底就将下一年的苗种订购一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未来,南京农业大学水产团队还将继续加紧进行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金农2号”的选育工作,并继续加快研发更加经济、环保、营养精准的中华绒螯蟹专用配合饲料。“希望更多肥美、鲜甜、丰腴、高营养价值的中华绒螯蟹,走向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餐桌。”张定东说。
作者:赵烨烨
标签:
上一篇: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心中有“长安”,文脉永相传“即使过去千年,这份中国式浪漫依
2023-07-27 16:53
原标题:经典剧目复排 探班北京曲剧《少年天子》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2023-07-27 16:56
原标题:刘烨领衔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将于2024年1月在京首演中新网
2023-07-27 17:03
原标题:白俄罗斯芭蕾剧目《睡美人》在乌鲁木齐上演7月25日,由白俄罗
2023-07-27 17:00
原标题:中国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中新网北京7月2
2023-07-27 16:56
原标题:暑期遨游音乐世界7月11日,“MISA学生节日乐团”弦乐声部的学
2023-07-12 11:57
原标题:香港文化博物馆推出系列活动纪念李小龙逝世50周年7月11日,媒
2023-07-12 10:59
原标题:《茶啊二中》东北方言讲述中学生活北京日报讯(记者王金跃)喜
2023-07-12 11:01
原标题:群星璀璨心影传神(主题)——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印象
2023-07-12 10:56
原标题:流行室内乐音乐会亮相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这是7月11日拍摄的音
2023-07-12 10:53
原标题:山西晋阳古城首次发现较集中手工业作坊遗址中新社太原7月11日
2023-07-12 11:04
原标题:状写乡村细水微澜的日子(主题)——读陈彦长篇小说《星空与半
2023-07-12 09:52
原标题:“季节四部曲”之《夏》:在耀眼闪光的季节迎来一场奇遇工人日
2023-07-12 10:02
原标题:实力派演员引领文艺新风尚光明日报记者李蕾牛梦笛近日,中国电
2023-07-12 10:04
原标题:人艺小剧场《哈姆雷特》即将上演北京日报讯(记者高倩)作为久
2023-07-12 10:06
原标题:知名歌手病危?家人发声近日,网上出现了歌手费玉清重病昏迷、
2023-07-12 09:55
原标题:电影《封神第一部》北京首映全方位沉浸封神世界工人日报-中工
2023-07-12 09:00
网上中国原标题:全国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引题)数字技术
2023-07-12 08:59
原标题:樊锦诗: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在7月9日举行的“盛世中华何以中
2023-07-12 05:55
原标题:品书香度暑假7月11日,一名学生在广州图书馆阅读书籍。暑假期
2023-07-12 05:57
原标题:“和·兴——粤港澳地区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港巡展新华社香港7
2023-07-12 05:55
原标题:书香满赣鄱截至2022年底江西建成城市书房372家中新网南昌7月11
2023-07-11 23:01
原标题:中科院团队发现约4 38亿年前古鱼新物种“眼镜蛇大庸鱼”中新网
2023-07-11 19:52
原标题:何以中国丨秦人也爱“多巴胺穿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居然这样
2023-07-11 18:58
原标题:电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开拍(引题)屈楚萧张佳宁原班人马梦
2023-07-11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