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考古成果的浓缩呈现
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找到具体的实证,靠的是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上下求索。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近400名学者经过20年努力,进一步勾勒和描绘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壮阔图景。做好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当下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围绕文博领域,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有口皆碑的优秀节目,近期播出的《中国考古大会》就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窗口。
《中国考古大会》聚焦良渚遗址、贾湖遗址、周口店遗址、三星堆遗址、城头山遗址、秦始皇陵、二里头遗址等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遗址。这些遗址都是在中国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发现,它们展示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起源发展的脉络,展示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考古大会》涵盖了北京、浙江、河南等地的“明星遗址”;在遗址类型上涉及洞穴、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丰富种类,是考古成果的浓缩呈现。
除了丰富的内容,《中国考古大会》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还在于它用专业的学术精神、轻松的艺术表达、立体的传播形式,把看似深奥的考古成果生动鲜活地传递给人们。节目打破文化节目的传统答题模式,集探秘空间、专家解读、舞蹈演绎、实景记录等形式于一体,把考古过程转化为一场场剧情式推进和沉浸式体验的“探秘之旅”。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一直畅想能有一个空间借助数字化方式,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发明创造、衣食住行、神话传说等展现出来,让人们能更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说,《中国考古大会》就在荧屏上打造了这样的“公共体验空间”。节目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裸眼3D演播室技术,针对每个考古遗址量身打造“视+听+触”场景,通过连接考古场景、复现历史图景,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踏访”重大考古发现的现场。同时,节目中丰富的讲解、演示和互动手段,让观众不仅看得懂,而且愿意看、喜欢看。网友表示:“一个个考古学界响亮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来到了我们眼前,很有代入感。”
有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在这个节目的观众中,15—24岁观众占比最高,这说明《中国考古大会》成功赢得了广大年轻观众。他们中有人留言说:“原来我们现有的很多传统,小到一个敲击打磨的动作,大到一种农耕蓄养的文化,其实数十万年前就在不断演化。因为有了生生不息的延续,才创造了如此灿烂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无比自豪,也无比感恩。”在今天的考古领域,70后和80后已是中坚力量,90后、00后也正在快速成长。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爱上考古,而且能加入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王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考古成果的浓缩呈现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找到具体的实证,靠的是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上下求索。
2022-09-30 15:37
“新国潮”原标题:“剪”出人生精彩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敬惟 正方形红纸沿对角线折两次,顺着边缘先剪出花瓣轮廓,再用一簇细密的放射状纹
2022-09-30 15:27
原标题:终南山下,被“艺术乡建”改变的村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斌、张健这是一场长达5年的“艺术乡建”。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带领
2022-09-30 15:26
原标题:文旅部:2021年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和旅游机构31 21万个中新网9月30日电据文化和旅游部微信公众号30日消息,十年来,文化和旅游机构保持
2022-09-30 15:39
原标题: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中新网9月30日电据国家版权局29日消息,2022年度第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2022-09-30 15:39
原标题:《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光明日报北京9月29日电(记者牛梦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仪式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
2022-09-30 09:49
原标题:系列微纪录片《京味》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英双语系列微纪录片《京
2022-09-30 09:42
原标题:探民族风格百年路绘中国动画新传奇说起中国经典动画,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如数家珍:《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
2022-09-30 08:49
原标题:返回人类的童年林颐阅读《中国精怪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有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小时候,我在外公的小屋里四处游荡,
2022-09-30 07:25
原标题:《辞海》网络版2 0在沪发布新民晚报讯(记者徐翌晟)《辞海》网络版2 0昨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发布,基于《辞海》内容的智能硬件产品“
2022-09-30 07:29
原标题: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正式开工(主题)期待“艺术之舟”扬帆(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今天上午,北京歌舞剧院建设项目在朝阳区双井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数字化微痕提取长城碑刻首次完成(引题) 54块长城碑揭秘长城营建幕后(主题)北京晚报讯(实习记者何蕊)国内首次采用微痕提取技术
2022-09-29 16:41
原标题:《小灯塔人物传记》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电 (华生)今年开学季,新东方童书推出了《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彩绘注音版”第一辑,为1-3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故宫国博联手办展大场面小展品都堪称“重器”(引题) 400余件压箱宝展示文化魅力(主题)北京晚报讯(记者刘冕)昨天,“和合共生—
2022-09-29 16:46
原标题: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璐璐@导演小策——“用心讲好故事,都会火”“因为挣钱少,看不到希望,需要养家糊口。”最初
2022-09-29 15:30
原标题:用戏剧传递真善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王筱頔以戏剧为媒介,把具有审美品格的作品带给更多观众,用戏剧传递更多的真善美,滋
2022-09-29 15:36
原标题:“喜剧+科幻”造就《独行月球》天津日报记者张钢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开心麻花影业主办的电影《独行月球》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09-29 15:38
原标题:感悟古人笔墨中的园林雅趣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洪超胡婧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陶渊明的著名诗句,成为后世许多文人对园
2022-09-29 15:37
原标题: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走进清华(引题) 触摸中德友谊“永恒的温度”(主题)许茂楠一件作品不仅能产生艺术与社会效应,同时也能加深
2022-09-29 15:24
原标题: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美食,竟是烤肉串?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上官云)在略显遥远的秦汉时期,古人们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风靡一时
2022-09-29 09:34
原标题:委角:以“柔”制刚的东方美学古代家具委角变迁时间轴a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宜村出土西汉五铢铜钱铜子范b 唐代“千秋万岁”倭角方镜c
2022-09-28 15:37
原标题:花卉展览文化游览科普教育(引题)全市公园国庆节期间将开展34项文化活动(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朱松梅)国庆节将至。记者从北京市
2022-09-28 15:34
原标题:浙江宁波(引题)工业遗址变身文创新地标(副题)金秋时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的文创港核心区内,老厂房改建的梧桐咖啡
2022-09-28 15:41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湖北发现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中新网9月28日电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
2022-09-28 15:26
原标题:唤回“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美好记忆(引题)央视电影频道国庆片单出炉(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央视电影
2022-09-28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