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山东滨州:(引题)
【资料图】
曲艺生态更优(主题)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文/图
青海下弦、四川竹琴、山东落子……近日,2023年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及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活动包括黄河流域地方曲艺现场交流会、黄河流域文化馆(站)曲艺业务骨干培训班、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3项内容,旨在从曲艺保护传承的视角,联动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力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地处黄河下游的滨州市,曲艺资源丰富。以打造良好文化生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目标,近年来滨州市着眼曲艺创新发展,初步探索出“项目开动、演出拉动、全民行动”的立体保护传承模式。
2023年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及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
回到人民中间去
家住滨州市滨城区的赵中亭老人,今年暑期给上小学的孙子制订了一个“课程表”:假期每周五晚上,爷孙俩一起去滨州市文化馆群星剧场,观看“曲艺书场”演出。
鲁北三弦书、东路大鼓、西河大鼓……别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剧种,被创作人员加入滨州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故事、红色故事、现代社会的好人好事等,成为一个个接地气的小节目,登上“曲艺书场”舞台。
“这些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节目,而且演出形式是滨州当地的曲艺剧种,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对家乡的感情。”赵中亭说,他非常认可滨州市文化馆开办“曲艺书场”的做法,因为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
3000平方米的大厅、418个观众座席、16个市级以上非遗曲艺项目,这些撑起了滨州市文化馆“曲艺书场”近3年的红火之势。2021年,作为山东省首批4家“曲艺非遗书场”试点单位之一,滨州市文化馆“曲艺书场”正式面向社会进行公益性演出。截至今年7月初,已举办演出超200场次,近10万滨州观众走进文化馆感受曲艺的魅力。
有些观众听一次图个新鲜,也有些观众被发展为“曲艺粉丝”。滨州市文化馆的“曲艺书场”微信票友群,如今已成立3个,总人数近1000人。他们中多数是“曲艺书场”的铁杆票友,只要有演出且自己有时间,一定会去捧场。
“周五晚七点,曲艺书场见。”这句铁杆票友们的口头禅,成为滨州市曲艺活态传承的生动见证。
擦亮金字招牌
滨州市丰富的曲艺资源,深受黄河文化影响。上百年来,黄河之畔的滨州人民在辛苦劳作之余创作排演了一批曲艺作品,延续了曲艺剧种的薪火,也推动曲艺成为这片土地的一张金字招牌。其中,胡集书会是典型代表。
作为我国现存两大民间传统书会之一,胡集书会至今已有超800年历史。每年正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曲艺从业者汇聚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讲究的是当面锣对面鼓,打擂台赛,比谁演得好,看谁的观众多。
2023年,胡集书会吸引了逾300名艺人参加,10万多名游客现场围观,相关节目的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而滨州市为曲艺传承发展搭建的舞台远不止于此。
过去几年,滨州市持续推动曲艺展演体验阵地的硬件水平提升,陆续建成胡集书会文化展厅、曲艺文化公园等。目前,当地正以擦亮胡集书会金字招牌为目标,规划建设集曲艺交流、体验、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延伸传统节庆活动产业链。
同时,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提升黄河流域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依托胡集书会活态传承,成功创建省级孙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优化滨州曲艺传承发展的生态。
做好融合大文章
人气是曲艺传承的根基。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剧种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与现代消费市场的结合。
滨州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李树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以来,省内外多家研学机构来滨州洽谈合作。一些研学机构代表提出,要带孩子们现场感受滨州的曲艺演出氛围。还有一些老年团,对于曲艺演出也十分热衷。
为做好曲艺融合发展大文章,滨州市将曲艺演出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曲艺演出创作与进军营、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演出的多维互动,每年开展曲艺进基层惠民演出400余场次。
滨州市扩大曲艺受众群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建伦认为,曲艺作品和演出不仅是彰显滨州民众幸福指数的公共服务产品,也是吸引外地游客、提振文化旅游消费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滨州市将曲艺发展与非遗活态传承、年节民俗文化传播相结合,策划推出黄河文化艺术季、少儿曲艺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500多场,极大提升了曲艺艺术的存在感、参与度。
史建伦介绍,未来滨州市在做好剧种保护传承基础上,将打造更多沉浸式曲艺体验新场景,为基层曲艺创作演出队伍提供展演交流的平台,为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了解滨州曲艺搭建桥梁,真正实现“人民的曲艺人民共享”。
标签:
上一篇:优秀戏曲文化推广人分享河北梆子起源和表演精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山东滨州:(引题)曲艺生态更优(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2023-08-11 11:58
原标题:图片新闻图为孙娜(左)现场向读者展示“兰花掌”“兰花指”等
2023-08-11 10:53
原标题:“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打卡式观展”引争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2023-08-11 11:02
原标题:动漫和文旅怎么“+”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王伟杰近年来,国风动
2023-08-11 11:04
原标题:在音乐旷野中“笙”声不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舞台就
2023-08-11 10:56
原标题:辽宁:“剧本秀”蓬勃发展中国文化报驻辽宁实习记者贾晓东随着
2023-08-11 10:52
原标题: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人民日报西昌8月10日电(王永战、韩柳、钟
2023-08-11 09:55
原标题:京津冀甘黔湘非遗大联展开展人民日报天津8月10日电(记者龚相
2023-08-11 10:01
原标题:山大文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引题)倡议筑牢现当代文学研究
2023-08-11 10:05
原标题:中国导演张律:电影要走向更宽广的地方中新社首尔8月10日电中
2023-08-11 08:55
原标题:京津冀甘黔湘非遗大联展开展人民日报天津8月10日电(记者龚相
2023-08-11 09:01
原标题:暑期天文馆每日客流达万人次(引题)小小“蓝马甲”带观众遨游
2023-08-11 08:53
原标题:北京西城:白塔寺街区美食节带来潮流体验北京日报讯(记者张骜
2023-08-11 09:05
原标题:西藏首部儿童剧《特殊作业》在京演出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2023-08-11 08:56
原标题:杨紫琼演绎推理女王阿加莎惊悚迷局(引题)《威尼斯惊魂夜》9
2023-08-11 07:06
原标题:改编自《死亡通知单·暗黑者》的《暗杀风暴》8月18日上映(引
2023-08-10 16:05
原标题:西藏日喀则扎西吉彩:让非遗“特技”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中新网
2023-08-10 16:05
原标题:27支乐队加盟《乐队的夏天3》今晚报讯(记者高爽)昨日,爱奇
2023-08-10 15:54
原标题:万福堂青花烧制技艺四代传承人薪火传递(引题)让青花之美融入
2023-08-10 14:58
原标题:以舞蹈表现文物的舞集《良渚》明天来沪,带观众——(引题)穿
2023-08-10 14:53
原标题:2023上海书展进入开幕倒计时一周(引题)850场阅读活动营造满
2023-08-10 15:06
原标题:为曹禺剧院量身打造驻场演艺文旅项目(引题)《寻找戏剧家》开
2023-08-10 14:58
原标题:媒介融合时代,文学的“出圈”杨毅■今天,文学不仅不再局限于
2023-08-10 14:57
原标题:张艺兴:我和潘生都很执拗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郎朗)7月
2023-08-10 13:57
原标题:《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引题)“封神”的情感种子来自
2023-08-10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