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闽千姿)“华夏绝艺”建瓯挑幡何以成为“民间使者”?
中新社福建建瓯8月3日电
作者 叶秋云
(资料图片)
“建瓯挑幡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渊源。”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幡(建瓯挑幡)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祝石梁介绍道。
肩扛、背拱、头顶、牙咬……当天,高达10余米、重约20公斤的长幡在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团员的表演下,不断变换着位置。这一幕在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上演,观看的市民、游客直呼过瘾。
8月2日,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正在表演古老民间传统绝活——建瓯挑幡。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近年来,建瓯挑幡以“民间大使”的形象频频在北京、澳门、台湾等地和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亮相,颇为吸引眼球。
建瓯挑幡何以成了“民间使者”?这与它的由来、传承及发展有关。
建瓯挑幡是闽北特有的民间绝活。相传,当年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归来的建瓯籍将士将带回的军旗捆在竹竿上尽情挥舞,以此纪念英烈,后逐渐演变成建瓯挑幡习俗,流传至今。
建瓯挑幡自明末清初孕育产生以来,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2008年,中幡(建瓯挑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其他民间绝活一样,建瓯挑幡的传承离不开当地民间社团组织以及挑幡艺人们的长期付出。出生于1956年的祝石梁对建瓯挑幡情有独钟,三十多年来,“只要有空,每天早晚都要练上个把钟头”,至今如此。
8月2日,建瓯幡在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团员手中运转自如。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今年54岁的陈小玲自2006年开始练习建瓯挑幡,如今也是“铁粉”之一。在当天的表演中,建瓯幡在其手中运转自如。她表示,虽然很苦、很累,幡很重,但是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传承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为了建瓯挑幡的传承更加有序,挑幡技艺走进建瓯市中小学,培养了不少“娃娃”挑幡队员。“刚开始学习建瓯挑幡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最初是因为好玩、刺激。”出生于2006年的董铭轩练习建瓯挑幡七年有余,在现场表演时淡定、从容。
董铭轩说,真正开始接触建瓯挑幡后,被其文化内涵所打动,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强壮。
“要有毅力、有贡献精神,还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练起来。”祝石梁告诉记者,建瓯挑幡既要力量又需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平衡,表演人员大多要练十来年,技巧和动作才会娴熟。“建瓯挑幡的表演者多为业余爱好者,都是因为喜爱而坚持。”
过去,人们大多认为挑幡是民间杂耍,如何让建瓯挑幡能登“大雅之堂”?2002年,祝石梁牵头组建了以挑幡表演为主的民间社团——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他带领团员反复摸索、不断创新动作与花样,建瓯挑幡动作招式从2000年前的简单几个增加至现今的30多个,表演难度也愈来愈大。
2011年12月,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表演的《建瓯挑幡——欢庆》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绝技绝艺)。祝石梁表示,这标志着建瓯挑幡由街头杂耍向民间艺术精品的飞跃。
建瓯挑幡多次走出建瓯表演,并获得过海峡两岸民间艺术邀请赛金奖等荣誉。祝石梁说,在表演中,各个门类的艺人之间“碰撞”、交流,总会引起共鸣。“每一次表演,我们都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目前,团里老、中、青、少几代人都在坚持挑幡,可谓后继有人。”祝石梁说,已年近古稀的他乐见此景,会继续坚守,为保护和传承建瓯挑幡技艺奉献毕生精力。
标签:
上一篇: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八闽千姿)“华夏绝艺”建瓯挑幡何以成为“民间使者”?中新
2023-08-04 09:01
原标题: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新华
2023-08-04 08:03
原标题:成都新都街头音乐节暨消夏消费季开启(引题)音乐让这个盛夏更
2023-08-04 07:57
原标题:普通人逐梦的“热烈”最打动观众(引题)竞技体育题材影片点燃
2023-08-04 08:01
原标题:在开幕式上唱歌的凉山女孩:把这首歌唱给全世界听成都商报-红
2023-08-04 05:58
原标题: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夏天《长安三万里》用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
2023-08-03 16:59
原标题:被观众赞为“天选姬发”于适谈参演《封神第一部》(引题)经过
2023-08-03 16:00
原标题:从沈阳故宫书法展看“篆隶中兴”中新网沈阳8月3日电(记者韩宏)
2023-08-03 16:07
原标题:专访|《不完美受害人》编剧:漫长而艰难的女性之路澎湃新闻记
2023-08-03 15:52
原标题:大运村里的中国文化热7月31日,在成都大运村,来自意大利的达
2023-08-03 16:06
原标题:名师讲堂|吴悦石:笔墨是中国画的一切依托和生命吴悦石,中国
2023-08-03 15:59
原标题:马头琴交响乐:从草原走向殿堂光明日报记者尚文超高平王潇走过
2023-08-03 14:59
原标题:演唱会一票难求文化消费一定“费钱”?这个夏天,演唱会迎来了
2023-08-03 15:06
原标题:《芭比》:一种“不可判定的电影”桂琳作为一部玩偶类型片,很
2023-08-03 15:03
原标题:《托马斯·哈代传》出版:他的小说,是对不人道的抗辩工人日报
2023-08-03 14:56
原标题:戏曲电影《崖上人》举行首映仪式大众日报记者孙业文报道本报济
2023-08-03 15:03
原标题:文化度夏畅享津彩 孩子们亲自动手传习技艺(引题)触摸历史,
2023-08-03 13:55
原标题:长沙花鼓戏如何走入市场(文化观察)(主题)《春草闯堂》复排
2023-08-03 13:58
原标题: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共同举办明代御窑出土瓷器特展
2023-08-03 14:01
原标题:多地青少年圆梦故宫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人日报客户端记
2023-08-03 11:00
原标题:第九届中国国际低音铜管艺术节在渝开幕8月1日,在第九届中国国
2023-08-03 10:53
原标题:新时代·新视界—2023长三角中青年视觉艺术展在上海开幕中新网
2023-08-03 11:00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8月2
2023-08-03 11:00
原标题:诸葛村:江南古村落的露天博物馆鸟瞰诸葛村(无人机照片,8月1
2023-08-03 11:05
原标题:“芭本海默”惹怒日本网民,《芭比》在日公映恐受影响澎湃新闻
2023-08-03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