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高考为背景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在央视一套热播(引题)
【资料图】
拓展教育话题新空间:往后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主题)
文汇报记者 王彦
当爹的不靠谱,亲手毁了女儿的高考志愿填报,“原生家庭之殇”能不能走出前途灿烂的子女?老师偏心眼,按排名座次分配复习宝典甚至食堂吃饭顺序,这样“唯分数论”的教条下,所谓差生的未来是不是没有逆转的可能性?正在央视一套和优酷视频热播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试图同时扭转两种偏见。
作为一部校园背景剧,《追光的日子》有着不算新鲜的角色配置。离开教育行业三年的老师郝楠重返讲台,在青云中学高三14班邂逅一群性格迥异、成绩靠后的学生,“不靠谱”的老师遇上“难管”的学生,在备战高考的极致环境中,双方从互不理解到惺惺相惜,少年人被激发出青春梦燃,青年老师也在育人中被治愈。外界评价它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
在社会学者看来,《追光的日子》完成了一部教育题材剧的真正使命。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一些电视剧带火了“原生家庭论”,使得“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什么样的儿女”等笼统而片面的言论被放大在公众舆论场,似乎人的出生与宿命紧紧相连,个人成败早在童年时就写好了答案。在此背景下,《追光的日子》恰恰说明白了“教育为何”,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合力;教育也需要持久的耐力,高考绝非教育终点,真正的教育题材创作是要让人相信“往后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着眼非典型师生,求解高考也寻解人生
高三是什么?埋首题海、分秒必争,草木皆兵、在此一搏?《追光的日子》里,这些轰轰烈烈的奋战实景固然有,但相比塑造“学霸们”如何拼搏,剧作更倾向从“非典型师生”入手,求解高考也寻解人生。
郭京飞饰演的郝楠离开教育行业已三年。出场时,他长发披肩、穿着花衬衫,以台球厅为营生。不羁的外型怎么看都不像教师的样子,倘若不是被迫失业,倘若没有昔日好友力荐,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妄想在讲台“重生”。“废柴”老师接手的班级也颇让人头疼。那不仅是高考在即的毕业班,还是全年级垫底的14班,学校不重视,学生们集体叛逆。非典型师生一相逢,郝楠的第一堂课就被学生来了个下马威。《追光的日子》正片便在接二连三的非典型故事里铺开。剧本借高度浓缩的戏剧性,戳破一个个源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问题。
任真的父亲没有正经工作,母亲靠巴掌大的饺子馆独自撑起一个家。懂事的姑娘从小便帮着母亲分担辛劳,考上医学院,替母分担、治好母亲的哮喘病,是任真的夙愿。孰料,大意的父亲在填报志愿这件人生大事上帮了倒忙,脆弱的家庭关系瞬间崩塌。复读生的现状看似父亲全责,但郝楠从班上的摸底测试探知,比起成绩起伏,女孩的心理大厦亟待重建,挫折教育比怨天尤人来得更为紧迫。高远曾是无忧无虑的优等生,稳重聪慧的哥哥早早承担了父母对考名校、成人才的期待,作为家中次子的高远大可自在地追逐他所爱的飞行和飞机梦。然而,家中突遭变故,哥哥离世。休学一年的高远重归校园,阳光男孩变得郁郁寡欢、凡事心不在焉。王放、贾坤也并非生来“差生”,前者被父亲当成人生失败的“投资”,在家庭打压中悄然叛逆、渐渐厌学;后者的父母关爱遥远乃至缺位,青春期男孩唯有从同乡的姐姐身上找寻温暖慰藉。如果说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有相似之处,那么这些困境中的学生各有各的迷惘。自身的、家庭的,兼而有之。
难得的是,《追光的日子》拒绝给“差生”贴标签,只是如实反映他们的内心缺失了哪一片拼图;剧集也不单单向个体找症结,更试图从理念与规则中尝试破题。剧作的故事背景定位2011年,作为郝楠老师的参照面,青云中学陈旧僵化的教育思想、分数至上的年级主任李亚玲老师,都可谓剧中这场正在开启的教育变革的对象。淬炼了李老师多年教学心血的“李氏复习宝典”应该是“尖子班”的专利,还是众学生平等地人人有份?中午食堂就餐的错峰顺序,分数该不该成为排序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郝楠带领14班同学,向着他们曾经习见而不察的现象说“不”,剧作借人本主义、程序教学、学科结构的思想方法等教育观,完成了一部教育题材电视剧的真正使命。
平衡现实与理想,在共鸣中引人向“光”而行
“差生逆袭”是小概率事件还是遇上好老师后人生的必然转向?这是网友最为关心的《追光的日子》的后续剧情走向。在章友德看来,一部教育题材剧的成功关键,不在乎剧中的孩子们最终拿到了怎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在乎,作品能否让人认清奋斗的真谛、竞争的残酷后,依然抖擞精神向“光”前行。
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总制片人李峥介绍,《追光的日子》希望通过三层人物关系的搭建,以高考这一核心事件映射更宽泛的现实与理想。
第一层楼是平视层面的同学关系。任真和高远互相撞见过彼此的狼狈,心照不宣地交付了理解。在14班的所有同学获得学业的进步之前,剧作让精神先行。郝楠初来时,14班完全一盘散沙,不被待见的学生们也给不出正向的反馈。他们开学时互不关心,直到经历尖子班宝典被偷、抗议吃饭按成绩排位等事件后,集体主义精神在这个班里自然生发。
第二层楼建筑在师生情分上。过往三年混沌的生活经历让郝楠懂得能屈能伸,也更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他选择和学生站在同一阵线对抗陈规,并非“刺头老师”收服“刺头学生”,而是打心底相信,王放那样起哄、搞事的所谓“差生”,行为出发点无不是求关注、求理解、求引导。在他人生的紧要处,需要有人走进他的世界,助其由内而外打破生命之茧。
第三层楼则是每个家庭辐射到的社会速写。贾坤背后的留守少年问题,王放受困于代际隔阂,与姥姥相依为命的赵晓晓折射出再婚家庭的烦恼,夏凡的容貌焦虑则源于母亲的潜移默化……李峥说,这种安排既是对社会问题的集中再现,也是希望呈现出教育的能量。人非生来就被提前写就了命运,有时候,一位郝楠式的、愿意无条件给予信任与导航的良师益友,能让人生步入追光正轨。
从这个意义上说,《追光的日子》播出以来能持续保持收视率破1,并多日位列第三方平台上星剧的播出冠军,正是在青春现实和理想燃野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人能在切近的情感共鸣中向光而行。借用主演王源的话,“青春奋斗不是去通个关,去参与一场考试,而是往后的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标签:
上一篇:讲解员用激光笔照射古画,四川博物院致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以高考为背景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在央视一套热播(引题)
2023-07-10 15:01
原标题:讲解员用激光笔照射古画,四川博物院致歉暑期来到,博物馆、美
2023-07-10 14:54
原标题:神秘反派浮出水面命运宿敌强势袭来(引题) 《碟中谍7》14日
2023-07-10 13:54
原标题:原创音乐剧《南墙计划》上演,传统曲艺和现代音乐撞出新曲风(
2023-07-10 13:52
原标题:首家中轴线主题邮局亮相宏恩观北京日报记者代丽丽李洋首家北京
2023-07-10 14:01
原标题:天津美院美术馆:启动“典藏精品”展览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
2023-07-10 13:59
原标题:首家大运河考古与研学基地落户沧州北京日报讯(记者韩梅)日前
2023-07-10 14:00
原标题:肯尼亚高等法院律师乔伊·卡通格:(引题) 我喜欢文化在事物
2023-07-10 11:55
原标题:儿童剧《大运河漂流记》登台世纪坛(引题) 历险故事融入传统
2023-07-10 12:01
原标题:新时代国剧路在何方(主题)坚持精品引领提倡多样发展(副题)
2023-07-10 12:06
原标题:今年首部海外音乐剧登台北京,2001年首演版男女主演重聚(引题
2023-07-10 11:59
原标题:华夏未来夏令营开营天津日报讯(记者张帆摄影姚文生)日前,“
2023-07-10 12:04
原标题:舞台版国内首演4小时酣畅淋漓(引题) 完整三联剧里饱赏普契
2023-07-10 10:07
原标题:“两岸学者面对面”共议闽南文化据新华社厦门7月9日电(记者付
2023-07-10 09:57
原标题:中国美术学院走进贵州从江县岜扒小学开展美育帮扶(引题) 让
2023-07-10 09:57
原标题:舞台剧《贼想得到你》上演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生)
2023-07-10 10:02
原标题:解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基因密码(引题) 文博类综艺暑期集中亮
2023-07-10 10:03
原标题:文化演出市场火热中国原创精彩纷呈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进
2023-07-10 08:53
原标题:这座博物馆,让来自罗马尼亚的她深深好奇……中新网西安7月9日
2023-07-10 08:59
原标题: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举行人民日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郑海鸥)
2023-07-10 08:59
原标题:罗大佑献唱《长安三万里》(主题)片尾曲歌词改编自李白名篇(
2023-07-10 09:05
原标题:巴山蜀水连香江陈智林编者按近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
2023-07-10 08:54
原标题:【何以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丨哈尼梯田:世外桃源藏着科技密码
2023-07-10 08:00
原标题: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丨国宝文物幻化AI形象,在元宇宙讲述前生今世
2023-07-10 05:54
原标题:何以中国丨千年文物活起来感受文化新光彩策划:于卫亚高洁统筹
2023-07-09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