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资料图】
近日,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说的是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
年轻人为何与孔乙己共情?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同名小说《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上,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
在小说中,孔乙己的形象是善良、迂腐、穷酸、爱面子。鲁迅先生曾说,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还穿长衫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没钱,没地位,穷困潦倒;穿长衫,代表维护着自己体面的身份,甚至宁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做他以为的低贱的赚钱的事。
如今的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用“孔乙己文学”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
最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创出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难。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为收入下降等不确定性焦虑。
在一些人看来,学历没有兑现利好,而是成了身上难以脱下的“孔乙己长衫”: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意气风发,步入社会后发现如此“内卷”,象牙塔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现实已经支撑不起丰满的理想。
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情绪消沉,不愿意从事比自己预期低的工作,尽管这个工作可能是自己喜欢的。这种不上不下的“悬浮”状态,让他们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互联网文学背后的焦虑
近年来,互联网上颇为流行“XX文学”,比如之前的“废话文学”“林黛玉文学”“鼠鼠文学”,都属于网络时代的新玩法。
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展示个性,寻求点赞,识别圈层。这种玩法互动性强,手法略显夸张,有时候显得非常“丧”。
但自我调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过于大惊小怪,上纲上线,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判。
如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是生活状态一种正常的情绪性反映。
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全社会不会对年轻人的困境袖手旁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为破解年轻人的难题纷纷建言献策。
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提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得随意拔高用人学历要求,在用人上不唯学历,不拔高学历,不得设置对同等职业教育学历的歧视性门槛。
保障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劳动者的休息权也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在提案中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行业因特殊岗位临时赶任务存在的“996”情况,很多企业非临时的过度加班。“996”成为常态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且严重违背了劳动法规的规定。类似的提案和议案还有很多,很接地气,也很有针对性,推动着问题一步步解决。
当代青年正处于人生中最丰富、最具活力、最有冲劲的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情绪图谱中,“焦虑—羞耻—绝望”是一个闭环。全社会应该协同发力,协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焦虑—勇气—希望”的正循环道路。
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话又说回来,“孔乙己的长衫”就是现代青年的学历吗?也未必。
长衫是古代社会知识分子进入士绅阶层的常服。久而久之,长衫被当作知识分子的标志性符号,用来区别身份。
落魄的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被人嘲笑,固执地将读书人的身份进行到底。长衫很好地展示了这位50多岁的落第文人的迂腐。这和当代年轻人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
根据信号理论,学历是个体能力和潜力的识别信号。获得学历者只能表明个体在某一阶段完成某项能力测试,和身份并无明显关联。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充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
不久前,一则标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登上热搜。
视频中的两位主人公均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面对镜头自我调侃着各自毕业后的“高开低走”。她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取得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辗转之后,选择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的平衡。
哲学泰斗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自嘲一下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开始。经济正在复苏,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改善,青年一代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样的机会和选择。
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标签:
上一篇:【全球独家】话剧《杀死马克吐温》5月来津演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日,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
2023-03-16 13:40
原标题:《杀死马克吐温》5月来津演出今晚报讯(记者王洋)记者自北方演艺集团获悉,5月7日,烧脑悬疑话剧《杀死马克吐温》将在津湾大剧院上演
2023-03-16 13:55
原标题:蒋雯丽:踏实生活才能演好角色(引题) 蒋雯丽:踏实生活才能演好角色(主题)人民日报记者刘桂芳由蒋雯丽、明道主演的都市轻喜剧《
2023-03-16 13:40
原标题:省博发布观众入馆新规(引题) 失约3次,半年内不能再预约(主题)武汉晚报讯(记者万建辉通讯员鲁黎)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湖北省博物
2023-03-16 13:36
原标题:海南:《走进北疆博物院》出版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茵)日前,天津自然博物馆主编的《走进北疆博物院》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博物馆
2023-03-16 11:40
原标题:东四牌楼东的历史印迹李哲如今站在东四路口,您是看不到四牌楼了,要寻访旧迹,感受烟火气,还得从东北角走起。把角儿是北京四大菜市
2023-03-16 10:32
原标题:开启宝藏之门,探路中国典籍之美(主题)一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在沪面世(副题)文汇报记者许旸三件版本不同的拓本,却
2023-03-16 10:54
原标题:吉狄马加:让诗歌周成为城市文化符号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毛渝川蒋庆“成都是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绝不是一句溢美之词,那是因为在中
2023-03-16 10:50
原标题:互动戏剧《老码头·戏里戏外》上演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由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北方演艺集团主办的沉浸式美食互动戏剧《老码头·
2023-03-16 10:48
原标题:海南:挖掘东坡文化擦亮文旅品牌(新气象新作为)“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2月18日,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口开
2023-03-16 10:55
原标题:如此“本色出演”有点尴尬邱伟由黄子韬、吴刚、孙怡、刘蓓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正在北京卫视播出,这是一部少见的从流量明星
2023-03-16 08:40
原标题:飞旋的温烙歌(引题) “小鲜肉”两脚泥帅哥种粮为啥能引围观(主题)谢宛霏当10个18-25岁的城市小青年在142 8亩的土地上,播种、灌
2023-03-16 08:34
原标题:一书封“神”写星际纷争收获近亿订阅(主题)科幻与游戏相结合翻译成英文版外国人也爱看(副题)1995年出生的齐佩甲是阅文集团的人气
2023-03-16 08:44
原标题:从KTV到剧本杀(引题) 大众娱乐消费重拾人气(主题)天津日报记者郝一萍袁诚闲暇之余,您会如何放松身心?在休闲娱乐的方式中,KTV
2023-03-16 08:42
原标题:创历史!杨紫琼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致辞刷屏澎湃新闻记者程晓筠当地时间3月12日晚间,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办,也为整个颁
2023-03-16 08:47
原标题:挖掘整理复排传统戏任重道远中国文化报记者罗云川3月1日晚,京剧《除三害》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拉开了“克绍箕裘灼芳华”——北京
2023-03-16 07:47
原标题:都市剧中房子为何屡屡“抢戏”?毛晓彤、张俪主演的京味胡同剧《心想事成》近日在央视播出,没想到开播之后话题很快跑偏。剧中,作为
2023-03-15 19:40
原标题:古籍修复师赵嘉福的六十年澎湃新闻记者罗昕1961年,17岁的赵嘉福入职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组,从此开启了六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他几乎完
2023-03-15 18:48
原标题:青年女指挥家:愿将新疆民族音乐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5日电(记者赵雅敏)如果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那指挥便可以看作
2023-03-15 15:46
原标题:《狂飙》之后,张译再演刑警(引题)“武汉造”悬疑剧《他是谁》登陆央视(主题)武汉晚报驻京记者柯立“刚看罢他与黑帮大佬高启强巅
2023-03-15 15:45
原标题:虚拟偶像能否成为“完美的他”?所谓虚拟偶像,是指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运动捕捉、实时渲染等技术手段制作的高度拟人
2023-03-15 15:43
原标题:ChatGPT火爆背后的思考(引题)聊天机器人会影响文明发展吗?(主题)天津日报记者孙瑜时下,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研发的通用聊天机器
2023-03-15 14:38
原标题:《西线无战事》首度以最接近原版的面貌被重拍,也让我们再度审视这部被公认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引题)它作
2023-03-15 14:40
原标题:与谁相遇,分享盛大春天(主题)——评张炜小说新作《橘颂》(副题)北极村、高密、商州、山东半岛、阿坝,当代作家对故乡的文学书写
2023-03-15 14:32
原标题:房恩岺传播烙画文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图)天津日报记者胡春萌房恩岺是位于滨海新区的太平葫芦烙画文化传承中心的老师。在快手平台上
2023-03-15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