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3·15”晚会以“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为主题,分别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数字经济、信息安全、医美安全等消费维权领域的新热点和新现象。晚会由最高人民法院等13个部门、机构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 整体看,曝光案例反映出消费维权领域的公共性、冲突性、隐蔽性、现实性等共性特征问题,强治理成舆论普遍心声。舆论期待,监管方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行业顽疾问题的重点专项治理,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 “3·15”核心传播数据呈现 01“3·15”晚会带动整体声量大幅攀升 图:“3·15”舆情声量走势 3月15日0时—16日8时,“3·15”相关舆情传播出现多个明显峰值。 15日10时左右,中消协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最高检发布“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法发布网络消费典型案例等话题获得一定关注,形成舆情峰值。 15日下午,多家媒体积极报道发布消费维权相关案例,网络直播、美容仪器、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负面问题被陆续曝光,形成又一舆情峰值。 15日20时,央视“3·15”晚会举行,曝光多个消费领域重点案例,当地相关部门和涉事企业接连回应,带动舆情走势大幅度攀升,并于21时达到监测期内最高值。 16日6时开始,“3·15”晚会调查情况以及各方回应持续引发舆论关注,舆情走势有所回升。 图:“3·15”舆情地域分布 地域热度方面,广东、北京、江苏三省市位列前三。上海、浙江、山东、安徽、四川等省市热度也居全国前列,各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持续受到网民热议。 图:“3·15”微博热搜话题排行Top10 #315晚会#为监测期内热度最高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71.3亿次,讨论量154.9万次。晚会曝光的网络水军、破解版App、网络直播、“隔空盗刷”短信骗局、手机数据彻底清除难等案例引发舆论关注讨论;此外,“3·15”晚会卧底记者的采访经历也引发网民一定关注。 “3·15”舆论场新声音 01整治食品行业顽疾,舆论呼吁强监管 节目提及相似手法“十多年前已被曝光”成为舆论热议的一大焦点。这显示出食品安全之弦一旦“放松”,极易给不法分子赚“黑心钱”留有余地,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行业顽疾。有关部门在全面排查工作的基础上,能否拿出切实有力的监管举措,将成为后续公众关切所在。 舆论期望相关企业将消费者权益置于考量的首位,而其对消费者的重视则直观体现在回应舆论诉求上。直面产品原料配方、注射过程等质量问题,及时开诚布公向消费者致歉,表明将积极配合“铁腕”监管进行整改的立场,才是医美企业守住安全底线的明智之举。 节目播出后,作为“问题主播”的直接管理方,抖音、快手、好看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第一时间对相关账号进行了封禁,这固然值得肯定,但相较于事发后的应急处置,舆论更关心的是企业是否有净化平台直播环境的系统性举措。相关企业要从中看到公众的这份期盼,与公众相向而行。 然而,涉事企业的回应存在明显推责嫌疑,“已停售”不代表不追责,涉事企业历史违规被罚情况被媒体深挖报道。舆论认为,老年人权益维护保障的根源问题,仍有待相关部门关注改善。 05网络水军乱象愈演愈烈,需警惕个人隐私交易问题 舆论认为,有关部门需时刻保持警惕,以常态化督查、追踪手段,予以严加防范和处理,大力净化网络空间。此外,监管部门应严查网络水军背后涉及的个人隐私交易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彻底阻断黑产势力非法垄断个人信息的有害空间。 在舆论看来,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其出现问题的大小,而在于其能否坚持一切以游客人身安全为重。涉事主体应该坦然面对自身问题与舆论批评,用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进行整改,冲淡舆论负面情绪。否则,任何被舆论认为罔顾事实、有损公信的回应只会进一步激发矛盾,失去游客信任。 舆论认为,地方监管部门的处置能否获得舆论肯定,还需以更有力的处罚与持续跟进的机制建设为支撑。后续行业层面在电力器材质量安全方面加强监管协同,加强整改质量安全规范的落地情况,将受到舆论持续重点关注。 舆论表示,该案例与国家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相违背。涉事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或将伴随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被反复提及,带来舆情长尾效应。违规行为贯穿水泥管制造企业、施工方、监管等多环节,舆论呼吁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标签:
上一篇:携程发布2023江苏“文旅振兴A计划”-独家焦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叶派名剧《吕布与貂蝉》打头炮(主题)天津京剧院青京赛金奖演员惠民展演季启幕(副题)今晚报讯(记者王洋)天津京剧院青京赛金奖演
2023-03-20 09:53
原标题:北京砚台文化博物馆开馆彰显砚文化魅力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潘旭临)由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
2023-03-20 09:33
原标题: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3月21日的清晨,我们将迎来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一天太阳黄经达0°,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2023-03-19 15:44
原标题:大江健三郎:如林中泉涌的作家文 启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三个孩子的父亲、反战反核人士、音乐迷……大江健三郎一生有很多标签,但最
2023-03-19 15:47
原标题:“三分钟看电影”毁了谁韩浩月“三分钟看电影”是短视频平台流行的一种视频内容,不但有大量的制作者,也有海量的受众,受此影响,影
2023-03-19 15:32
原标题:惊悚片的套路,伤害了现实主义母题(主题)鉴定对象:《梅根》上映时间:3月17日(副题)文 李丽很多人还在担心被ChatGPT抢走饭碗,温
2023-03-19 15:36
原标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作者:郅敏【艺术手札】 《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是我从2015年开始的创作,至今已持续八年,完成了15件作品,还有9件
2023-03-19 14:44
原标题:从碑刻看金元鼎革之际华北社会的巨变雅玲95版《神雕侠侣》曾是多少人的青春回忆,剧中李莫愁吟唱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023-03-19 14:42
原标题:节令之美·春分丨21日5时24分春分:燕子来时春正好新华社天津3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
2023-03-19 14:33
原标题:镌刻二十四节气里的江南意境“无画不年”,是苏州人的一句老话,姑苏城的岁月,都凝结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里。3月17日,“镌录清嘉——
2023-03-19 11:55
原标题:从《桃花源记》到《桃源仙境图》作者:姜金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中对美好事物的期许,桃花盛开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浪
2023-03-19 11:53
原标题:借“武林风中荷对抗赛”契机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在唐山举行中新网唐山3月18日电(白云水 孟潮)“这里的骨质瓷、皮影太迷人了,我要把这些
2023-03-19 11:52
原标题:导演刘家成:坚持“真实至上”以影视照见温暖现实光明日报记者吴潇怡牛梦笛【新闻人物】导演刘家成执导的电视剧《春日暖阳》正在北京
2023-03-19 10:38
原标题:首届中华戏曲邀请展启幕京剧《龙凤呈祥》率先亮相中新网天津3月18日电(王在御)国粹芳华经典呈现——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于3月17日
2023-03-19 10:43
原标题:唐朝的时尚风尚标和盛世审美意象冯立君大唐宝历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写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现了长安宫廷的乐舞场景和他
2023-03-19 10:55
原标题:画壁上的千年寻踪【学人谈】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
2023-03-19 10:56
原标题:杭州人如何看懂南宋古画?展开李嵩的《西湖图》来说说(引题) 那时,画家何来“无人机”视角(主题)钱江晚报记者章咪佳一次能看这
2023-03-19 10:55
原标题:子午古道游记刘兵我的家乡在陕南石泉,子午古道贯穿县境。然而,由于地远路险,一直未曾游览,直到最近才得偿所愿。初春时节,我和亲
2023-03-19 05:56
原标题:《燕喜鱼乐·轴》恽寿平[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恽寿平(1633~1690)清朝初期著名画家,初名格,字寿平,开创了常州画派,位列“清
2023-03-19 05:39
原标题:新派青年带着自信与创意,用全新理念诠释传统文化——(引题)时代的风吹到他们所热爱坚持的事情上(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娜阅
2023-03-19 05:36
【视线】原标题:演唱会回来了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抢票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上月底,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多
2023-03-19 05:48
原标题:春雨——致母亲赵国培一串串珍珠,一点点春光,一滴滴关爱,一丝丝厚望。万缕恩情,千里良田沃野,千线温润,万座远山心房。洒给世上
2023-03-19 05:51
“考古札记”原标题: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引题)“生活中的遗址博物馆”(主题)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保护设施建设、考古研究、
2023-03-18 10:43
原标题:《脐带》用母爱温暖浸润观众心灵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由青年导演乔思雪执导的文艺片《脐带》今天上映,在春日时节用母爱的温暖浸
2023-03-18 10:40
原标题:《雷霆沙赞!众神之怒》内地上映北京日报讯(记者王金跃)由新线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级英雄电影《雷霆沙赞!众神之怒》昨天在中国
2023-03-18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