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闪亮吧 工人文化宫⑥】三个招牌打造特色文化宫

时间:2021-09-16 05:01:2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闪亮吧 工人文化宫⑥】三个招牌打造特色文化宫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张翟西滨

  职工美术馆、《职工文艺》和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创新工作室,这是陕西省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三个特色文化招牌。

  以文化宫、文化人、文化事,提升精神动能、汇聚磅礴力量。这是他们的共识与追求。

  创办职工美术馆 尽展职工文化

  2014年10月,作为曾经荣获“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的咸阳市工人文化宫腾出文化宫条件最好的职工文化大厦10层办公区域,创办了全省首家700余平方米的职工美术馆。整个展厅设施设备达到了标准化美术馆的要求,一次可展示160多幅书画作品。

  “腾了办公楼、火了美术馆,一个展览接着一个展览。我们职工美术馆不单是书画展厅,还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负责人李伟说。

  美术馆团结吸纳了一批市域“文化工匠”和从事各门类艺术创作的积极分子。7年来,天天有人气、月月有展览、年年有业绩,举办大型展出活动120余场次,累计接待观众达20余万人次。

  4月14日,美术馆举办题为“‘永远跟党走’老职工赴延安写生汇报展”,共展出22位作者的《延安颂》《黄河颂》等百余幅赴延安写生作品。其中有10余位是70岁以上老者。

  “我们这个写生创作团队,在延安实地采风期间,深入生活、亲近自然,几乎饱览了所有红色景点。在陕北佳县的郝家墕乡逗留期间,与当地群众互动交流,大家水乳交融、亲如一家。”耄耋之年的秦晓霞动情地说。

  办好《职工文艺》 情系职工文化

  “一本《职工文艺》,一个文化宫符号。”“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文艺》,崇尚职工写、写职工。”这是咸阳职工文学创作者的口头禅。

  《职工文艺》编辑阎美明娓娓道来:“期刊主要面向全市‘没名气、没运气、没才气’的职工业余作者,让其文艺作品‘过渭河、进西安、出潼关’。它犹如磁铁一般吸纳数千名本地和外埠职工作者踊跃投稿。咸阳不少大手笔的工人作家,每每谈起个人成长史,皆会情不自禁眷恋与《职工文艺》的情愫。”

  笔者拜读到《职工文艺》创办者、今年86岁的费宏达先生大前年发表在《职工文艺》上的一篇卷首语“从王海的写作说开去”。文中表述:“我相识了许多文人墨客,结交了不少文朋诗友,其中就有4400厂的王海,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他把自己习作捧来给我诵读,在文学青年中此情此景罕见,何况不大的办公室还有两三个不熟悉之人在场。在我看来,他热衷职工文学又极想突破自己,多么难能可贵。”如今,王海已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先后出版多部长篇小说。

  据悉,从这里走出的百余位职工作者已出版著作200部以上。

  打造创新工作室 书写职工文化

  “专门腾出一幢三层小楼作为‘职工文化艺术基地’,组建成立‘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创新工作室’,下设音乐舞蹈、书画篆刻摄影、文学艺术、壁画民俗等19个门类的工作室。”文化宫职工文化艺术基地负责人郑敏如数家珍。

  工作室共吸纳本地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陈天民、文军、成中艾、杨焕亭等多位有影响、有实力、有成就的领军人物入驻。文化宫每天有专人管理服务,并经常举办主题笔会、作品研讨会和各类艺术作品展。

  职工书画创作创新工作室书画家成中艾利用大半年时间不间断走访本市企事业单位和劳模家庭,先后为赵梦桃、王保京、梁增基、呼秀珍等10余位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人物画像。成中艾说,通过手中的彩笔画劳模、展劳模,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赞劳模、学劳模。

  “我守着你,你望着我,你问我有没有后悔过,心里的话悄悄对你说,咱的胸膛火一样炽热……”这首由音乐创新创作工作室原创,弘扬戍边卫国的英雄赞歌《战士与界碑》MV,7月30日首发后迅即被多家媒体平台转发播出。

  文化宫副主任王伟介绍道,职工音乐创作创新工作室新近推出原创歌曲《劳动模范》《马海尔莎》《战士与界碑》《牵挂》等5首MV;职工文学创作创新工作室推出少儿国学《小号手》《山道弯弯》、纪实作品《“梦桃精神”传人们》等4部新著。

标签: 闪亮 工人文化宫 三个 招牌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