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乡村里的吆喝声

时间:2021-09-16 04:31:2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人在他乡】

原标题:乡村里的吆喝声

刘礼达

我在深圳打工,在城市编织的路网里,在机器鸣响的合奏里,时常会想起乡村的和声……

那时,乡村里,总能听到游街走巷讨生活的货郎的吆喝声。

货郎挑着担子风尘仆仆地从家里和附近的地方赶来。他们走遍小村庄的角角落落,吆喝声便在空气中回荡,声声入耳。

乡村的清晨,一片静谧。卖豆腐的货郎已经早早出现在小路上,走几步他便会吆喝一下:“豆腐!豆腐!”他那富有规律的吆喝声低沉而有力量,在宁静的早晨格外清晰。货郎也许在三更半夜就起床干活了,他的脸上写满疲惫和倦容。他的肩上是沉沉的担子,挑起的是生活和希望。

豆腐是家常菜,价廉,他家的豆腐很不错,物美。所以买的人很多,也没有人讨价还价。末了,他常常还附带一句:“有空去我家喝豆浆啊。”他就住在隔壁村子。豆腐做得好,豆浆自然也不会差,清香浓郁口感好——真的有大人带着小孩去货郎家里喝过豆浆。

“菜籽!菜籽!”卖菜籽的人也总是很早就来到小村庄。那是个有点年纪,头发早已花白的老人,他瘦瘦的,精神矍铄。他挑着两个轻便的篮子,里面却装满了大包小包的蔬菜种子:大白菜、菠菜、萝卜、南瓜、水瓜……他似乎知晓村庄里的人爱吃哪些菜。也许他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菜农,因为他还会耐心给人讲解各种菜的属性以及栽种注意事项等,希望大家能种出好菜。真是个细心的老货郎啊。村里人已经习惯叫他“老伯”。

“老伯,来喝碗粥吧。”买卖成也好,不成也罢,一大早的,总有热心肠的人家会请他进屋喝碗白粥。一碗白粥,配上农户家自己种的咸菜或萝卜干,透着村庄的纯朴民风。

太阳升高了,这时补锅底的人来了。“补锅底呦——”那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的声音雄浑有力,近乎唱腔般的吆喝声总会在村庄的上空久久回响。

行当简单,他带的仅仅是些补锅用的工具,他的手艺在身上。那时村里找他补锅底的人不少,他敲敲打打三两下就能搞定,让人非常满意,大家对这类手艺人很敬重。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锅坏了直接换新,补锅底的人渐渐少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人见到这个补锅底的人来村庄了。

卖糖果的老汉总是在黄昏时候出现,小孩儿们是最期盼这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来村里的。他的吆喝声一出现,我们大老远都能敏锐察觉,像猫儿闻到了香味。老汉卖的东西挺多,他挑着的是百宝箱,装满了各种货物:菜刀、脸盆、刷子、拖鞋等各种日用品,还有陈皮、棉花糖、开心果等最受小孩欢迎的糖果。大人买日用品,小孩儿们则拿出平时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零花钱买零食,小女孩还会买发夹梳子之类的小物件。不够钱的话就哭闹着向大人要。老汉挑着担子挨家挨户走着,等他离开村庄时候,天早就黑了,他伛偻着身子消失在黑夜里。

“货卖一张嘴”,货郎们吆喝着,兜售自己的商品或手艺。

时过境迁,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商品丰富了,网购也很发达了,但从前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吆喝声仍留在我的记忆中。

标签: 乡村 村里 吆喝声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