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陶俑入藏上博 谱写一段佳话

时间:2021-12-16 09:27:21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陶俑入藏上博 谱写一段佳话

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两尊明代陶俑,身披彩衣,神情端庄,曾作为仪仗俑队的成员,在墓葬中沉睡数百年;而今,历经沧桑的两尊陶俑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故土。昨天,国家文物局在上海博物馆主办了一个文物捐赠入藏仪式,主角便是这两尊陶俑。它们的捐赠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见图)。

在昨天上博开幕的特展“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上,这两件回流文物在回归故土后首次亮相,和上博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陶器同时展出。两组文物见证了一段以文物为纽带,以艺术为桥梁的佳话。

上博馆藏的彩色釉仪仗俑队(66件)

芙拉图斯捐赠的彩色釉陶俑(2件)

上海博物馆展厅现场

爱的力量促其“回家”

两尊陶俑回流的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3年,为庆祝上海与旧金山缔结姐妹城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上海博物馆珍藏——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参展的一套仪仗队俑给当地观众苏珊娜·芙拉图斯留下了深刻印象。苏珊娜想起了家中两件相似的陶俑。原来,她的祖父20世纪初在中国行医,一位中国病人被治愈后,将两件陶俑馈赠给他以示感激,而后苏珊娜的祖父携此物回到美国,这个故事成为她儿时难忘的记忆。不承想,多年之后她在中国古代艺术展览中看到相似的陶俑,不由得感慨万千。

时光荏苒,近40年过去了。不久前,苏珊娜联系到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表示愿意向上海博物馆捐赠这两件陶俑,让它们回归故里。苏珊娜在网络连线时表示,非常荣幸将这两件陶俑归还给中国人民。两件陶俑的离散,见证了百年历史,启迪人们要与人为善、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她敬仰中国的优美文化和艺术成就,决定将其送归故土,返还给中国人民。“它们回归故里,不是因为金钱或政治,而是因为爱的力量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她说。

守护人类文明成果

近日,上海博物馆完成了回流文物的捐赠流程,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同时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确认两尊陶俑应出自中国被盗贵族墓葬,系明代陪葬品,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收藏价值,确定为三级文物。两件文物与上海博物馆所藏一套66件明代陶俑的胎质、表面施加的低温铅釉相同,造型及制作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与其中7件尖帽立俑一致,应为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作品。上博专家指出,在明代,缩小版的陪葬仪仗队较为流行,考古发掘屡见彩色釉陶俑组合群,多出土于藩王和高官墓葬中,即所谓“视生之仪”,让已去世的人继续享受高官厚禄的权贵生活。陶质仪仗俑队的烧造早于15世纪晚期,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北京会场出席仪式并致辞道,苏珊娜女士将陶俑送归中国故土的义举,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崇高品格,展现了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彰显了文物自身所蕴含的“艺术的真正价值”,也表达了各国人民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心愿,必将带动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促成更多流失文物回家。中国愿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守护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懈努力。

上海博物馆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精心筹备了“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将两尊受赠陶俑与当年在旧金山展览的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共同展出,展出文物共68件,谱写又一段佳话。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1月9日。

标签: 陶俑 文物 上海博物馆 明代 俑队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