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时代铁兵,不能孬!(有声朗读)

时间:2021-11-20 18:20:09    来源:中工网    

新时代铁兵,不能孬!(有声朗读)

来源:夏荔 口述

作者:贺红宇 整理

朗读:薛骜然

电影《峰爆》中,主人公小洪和父亲老洪分别是新生代铁建人和老铁道兵,而我和父亲的身份,也跟他们一样。

我的父亲和影片里的老洪一样不善言谈。从小到大,父亲和我每年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小时候,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在家陪伴我,那时对父亲有说不上来的“恨”。每次需要父亲时,他总不在我身边,就连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我都无从下手。

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工作与责任,才理解了他的无可奈何,明白了他其实一直默默爱着我。影片里,老洪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临近退休之际去看望在工地的小洪,甚至为了保护他,为了救更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父亲也一样,无论他人在哪里,都在关心着我。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也和老洪一样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事。他担心隧道掌子面危险,总叮嘱我随时注意安全;隧道空气不好,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佩戴好防护用品;隧道潮湿,父亲拿土工布为我的雨鞋特制了防潮袜……虽然从小和父亲不是很亲近,但他在背后为我做的事,总是让我很暖心。

为了打通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胡麻岭隧道,父亲和我在那里一起奋战了8年。面对德国专家“不可能”的断言,一批批国内外施工队曾带着先进设备和技术满怀信心而来,却都垂头丧气地走了。兰渝铁路沿线其他隧道相继贯通,胡麻岭隧道成了“卡脖子”工程。难道兰渝铁路永远不能通车了吗?老百姓期盼多年的铁路要搁置了吗?绝不能!在其他“兄弟单位”都相继撤离胡麻岭隧道后,我们的团队决定留在这里继续攻坚。

在公司领导和各界力量的支持下,我们的团队誓与突水涌泥做斗争,平均每天掘进7厘米。就这样,我们用6年时间打通了胡麻岭隧道最后173米……艰难的工程败给了“愚公移山”式的拼搏。这一次,我们向世界证明了铁建人的力量和智慧。

影片中,看到老洪和小洪的父子情,不仅让我联想到我和父亲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我和女儿的点滴。在胡麻岭的8年时间里,我结了婚,有了女儿。一开始,我把女儿带在身边,可女儿适应不了胡麻岭的气候,几次重病后被妻子从工地带回家抚养。而我,也和父亲的一样,与妻女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那几年,我只回家过了3个春节,每年最多只能见女儿两次。女儿两岁零八个月的时候看见我,都不愿意叫我爸爸。

已为人父的我,更加理解父亲。我深深体会到了当年父亲不能陪伴我成长的苦涩心情了。希望将来女儿能像我理解父亲一样理解我,也希望她像我们一样继续为了这份事业奋斗。

“洪翼舟,你知道你上去很可能下不来了吗?”“知道,但值得!”这是电影《峰爆》中的小洪在千钧一发之际,决定冒险到悬崖上放置炸药时对父亲说的话。

“值得!”洪翼舟坚毅的眼神和果敢的回答,让我嗓子有些发紧,眼眶满含泪花。他口中的两个字似曾相识,我不由想起几年前修通胡麻岭隧道时,在记者采访中,我说出的也正是这两个字。

我始终认为,为中国老百姓、为贫困山区的人民修铁路,即使舍弃自己的小家庭,再苦再累也值得。

感谢有人拍出了我们铁建人的故事,也很庆幸自己能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中国铁建工作,“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传承铁道兵精神。

身为一名“铁二代”我很自豪,我的孩子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铁三代”。她也一定会为此自豪,为爷爷和爸爸骄傲。

一直以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我告诉自己,我是新时代铁兵,身体里流着能吃苦、甘奉献的铁道兵血液,不能孬!

(中国铁建职工e家)

标签: 电影 峰爆 主人公 父亲 老洪 新生代 铁建人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