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张网”“一站式”“一键通”(引题)
浙江省“数字非遗”工程赋能高质量美好生活(主题)
中国文化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
传统要有新创新,传承要有新突破,传播要有新发展。
在浙江,非遗网、非遗网络学院、非遗微信公众号、非遗抖音号、非遗视频号等“数字非遗”工程成果正在赋能高质量美好生活。2021年,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省通过“云上非遗”赋能,从活动前传播预告到活动现场线上线下互动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参加。仅开幕当天,观看直播人数就达326.5万。如今,“云上非遗”已经成为浙江各地引领非遗消费、促进非遗传播、提振非遗经济的主战场。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嘉善)活动现场 (浙江省非遗中心供图)
“平台+数据”:线上线下“一张网”
“近年来,借助浙江省非遗保护信息化平台,积极推动全省非遗保护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浙江省构建了完善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全省非遗数据资源基本实现了可视化,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实现了实时监控、智能化分析评估、危机预警‘一张网’。”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看来,这是浙江省大力推进“数字非遗”工程取得的硕果。
搭建传播平台,让非遗保护全民皆晓。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浙江省及时把“非遗+互联网”提上议程,创新和丰富非遗保护的传播载体和渠道,通过构建微博、微信小程序、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体系,加强浙江非遗网、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浙江非遗官方抖音号等平台建设,形成了浙江非遗传播新媒体矩阵,营造了浙江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也随之提高。
建设全省非遗数据库,让非遗资源社会共享,线上线下“一张网”。浙江已经建成的全省非遗数据仓,录入市级以上非遗项目3980项、代表性传承人3564名,各类数据9.84万条。市级以上名录项目资料录入率达100%。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图谱,深挖数据关系,新建成一批如浙江大运河文化带、传统工艺、传统戏剧、曲艺、研培等专题数据库。目前,浙江省非遗数据库建设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云游非遗·影像展”影像展播清单中,浙江有50多件作品入选。
用好“非遗大脑”,让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管理。运用5G、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浙江非遗Go”等小程序建设成为浙江非遗展示体验的重要互动平台。如通过浙江省非遗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非遗体验旅游平台等平台,开设线上非遗传承公开课,进行“云上戏剧——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播”,组织非遗进校园,推介非遗旅游线路等,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和市场认可。
“电商+服务”:数字赋能“一站式”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机遇,通过数字资源赋能,探索非遗传承、传播新模式和新路径,“一站式”赋能非遗保护和传承。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介绍,今年6月13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统一部署,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发动非遗类中华老字号、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和相关企业参与非遗购物节活动,并协同阿里巴巴集团举办“非遗购物节”线下启动仪式。全省511家已开设网店的非遗企业、62279件非遗商品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启动当天,非遗商品的线上销售额达932.6万元。
“电商+直播”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浙江非遗保护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口。“浙江非遗Go”是浙江非遗数字导览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游客可以清晰地了解浙江非遗的基本情况。在郭艺看来,利用“浙江非遗Go”等小程序平台,开设舌尖非遗、乐游非遗、乐淘非遗、乐享非遗、乐学非遗、非遗扶贫等栏目,提升展示、教育、查询、体验等功能,使之成为了解浙江非遗、体验浙江非遗的重要网络平台,是浙江非遗传承创新的关键所在。
记者了解到,“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活动是浙江省首次以较大规模采取“非遗+电商”模式开展的非遗展示展销活动。通过推出“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商品推介平台,对全省非遗商品信息进行集中推荐。平台在提供商品信息介绍和网上购买网址的同时,还针对未能提供线上购买功能的传承人商户开辟了线下导航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消费者。
此外,网络平台也让非遗保护传承与外界交流互动有了新通道。近年来,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先后与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相关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和兄弟省(市、区)合作,如在全国率先建成第一个面向全省的非遗干部业务培训平台,与山东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开展“非遗+扶贫”展示推广行动、与浙江图书馆联合开展浙江传统年俗展、与湖州安吉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开展“安吉杯”抗疫作品评选等。
“直播+带货”:消费购物“一键通”
今年6月,在浙江省遗产日主场城市嘉善县活动现场,精心打造的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水乡市集”,再现了运河生活;广泛吸收来自嘉兴地区的20个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打造了“运河边的庙会”;借助浙江非遗官方抖音号、好易购等直播平台,开展在线直播带货……不仅大大提升了浙江非遗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为传承人搭建平台,带来了经济效益。
浙江省还通过直播带货、拼团秒杀、线上拍卖、发放优惠券等多种形式,培育“非遗经济”新模式。“云上博览会”更是让广大市民随时随地、足不出户体验了非遗博览会“不一样的精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非遗购物节期间,全省371家非遗商户、719个非遗商品信息参与,非遗商品共计达8万余件,实现销售额10.8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近9亿元、线下实体店销售额1.8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打开手机淘宝搜索“浙江非遗购物节”即可到达“浙江非遗购物节”专场,入场选购。目前,全省215家非遗企业在淘宝、京东商城开设网店,6483种非遗商品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常年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非遗保护和发展同样面临着和其他国计民生行业相似的境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雁表示,为克服疫情对非遗保护和相关产业的影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传承人为切入点,运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帮助非遗企业、传承人拓宽销售渠道,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后,还要让“云上非遗”更加出圈、出彩。
专家观点
陈华文(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在当下科技迅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并影响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新时期,浙江的“云上非遗”,通过技术平台、电商和直播等实现“非遗+赋能”新的传承传播和商业销售模式,从而让传统模式下的非遗走向现代模式,不仅让非遗的传承有了传统的可视性,而且对接了新技术的商业化,让年轻人的生活世界融入传统,并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非遗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传承人群也获得巨大收益,实现多方“民众受益”的共同富裕愿景。
上一篇:辽宁两部大戏展地域文化特色
下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博物馆集群努力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数量多达几百件甚至几千件,抢注闲置、待价而沽恶意抢注囤积商标成一些企业生财之道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将从严审查、坚决遏制和打击商标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网12月21日电 12月20日,中关村在线2018年度科技大会暨产品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作为行业领先的科技互联网媒体,这是中关村在线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公安厅近日发布的《安徽省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39项措施》第11条规定,国内居民忘记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可以在具备
2018-12-21 09:02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经济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面对变革将何去何从?在此间
2018-12-21 08:46
中新网深圳12月20日电 (陈文 任冠元 蒋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报称,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财富中国非法集资平台,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题为新经济·新电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电子商务大会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与会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主办方供图 摄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赵建华)新修改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对居民、非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保障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健康发展,协调解决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问
2018-12-21 08:39
中卫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工程正式进气投产,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杨迪 摄中新网银川12月20日(于翔 杨迪)12月20日,西气东输的窗
2018-12-21 08:36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高亢)记者20日从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获悉,近期成立的国内首家全球代码发行机构——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