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兰妮:以患者身份走近精神病人

时间:2021-09-16 10:1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深圳作协主席记录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引题)

  李兰妮:以患者身份走近精神病人(主题)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超过2.4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与这个数字密切相关的是,大众对于精神病患的偏见、相关知识的匮乏也造成了认知盲区。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非虚构作品《野地灵光》——这本书是深圳作协主席李兰妮记录在住院治疗过程以及对精神病院的观察,呈现出精神病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普通读者进行一场精神健康的科普。

  住院时没有局限于“自救”

  作家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后经历多次手术与化疗。2003年初,确诊抑郁症。抑郁症让李兰妮感受到了痛苦。她开始了艰难自救——恶补各种专业知识,尝试药物疗法、宠物疗法等。慢慢地,她也从病人成了抑郁症相关领域的半个专家。

  然而,李兰妮始终没有局限于“自救”,还着意于“救人”,孜孜不倦地做着抑郁症领域的普及工作。2008年,李兰妮出版了《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2013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狗医生周乐乐”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的可能。

  书名来源于医生的志向

  也同样是自救与救人的双重动力,促使李兰妮先后以患者身份走进广州市惠爱医院、北医六院。《野地灵光》这本书便记录了李兰妮的住院治疗过程以及对精神病院的观察,呈现出精神病人的苦痛和生活状态;对精神疾病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深入思考。

  之所以取名“野地灵光”,李兰妮解释:“住在精神病院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无助感,你不知道应该怎么求救,应该怎么走出去,有一种苍茫,有一种荒凉。后来我去查字典,‘野地’是未开垦的,还不太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就是身处于旷野。这块地也算野地。说到‘灵光’,我曾经看到过,最早在中国尝试做精神疾病的教育和治疗的这些医生,他们有这么一种志向:病人肯定心里头都是感到绝望的,都会感到非常茫然,医生、护士必须用心灵之光去照亮病人的道路,这样才能达到帮助人的目的。所以连起来就叫‘野地灵光’。”

  “病人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

  在北医六院工作的黄悦勤教授曾组织我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调查成果于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

  普通人觉得神秘的精神病院,却是黄悦勤每天面对的日常,书中记录的各种病人,也唤起黄悦勤临床行医的记忆,“我眼前浮现出我年轻那会儿管的那些病人,什么样的都有,所以我特别感谢这样的作家”。

  黄悦勤建议李兰妮接下来“可以采访采访我们医生,写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日子。让大家知道医院没有那么恐怖,没有那么可怕,病人虽然说胡话、乱打乱闹,但他们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他也是一个正常的生物体。只是有的时候行为超出正常人范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标签: 李兰妮 患者 身份 走近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