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日人流到访量增加50% 市民打卡改造后的小微空间

时间:2020-11-17 13:44:42    来源:北京商报    

老人荡秋千、小朋友蹦床、青年正健身,午休时间,还有“打工人”们蜂拥而至,排队等着坐陀螺椅……11月12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角“井点”小微空间,北京商报记者看见了如此热闹的景象。然而仅仅一年前,这里还一度被称作“对所有人都不友好的场地”,人迹寥寥。

一切还要从朝阳区小微空间改造计划说起。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倪崇侠副局长介绍,2019年11月起,市规自委朝阳分局联合相关主办方共同发起了“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从朝阳区21个街乡的50个报名项目中,最终选拔出太阳宫、双井、小关、南磨房、常营5个街乡落地实施,创新探索以“社会力量出资、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

发现痛点,才能有的放矢。朝阳区双井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观察道,“井点”原为街角单调、低效的公共健身空间,距离地面有80厘米高差,却没有台阶,还缺少无障碍过道,老年人活动很不方便;与此同时,苹果社区年轻化率又很高,场地却没有配备针对年轻群体的设施;此外,场地还未配备座椅,工人、外卖小哥只能蹲在马路边休息。

此次改造便相当重视社区居民的群策群力。在归纳、总结了各年龄段居民需求之后,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师提取出最终方案,深化实施。而在后期落地过程中,小到绿化空间该种哪些植物,大到给场地取名“井点”,也都听取了社区居民的意见。

“共建、共治、共享”以外,责任规划师茅明睿还自豪地形容“井点”是一次“新基建”尝试。据他介绍,“井点”空间内安置了传感器,用来收集二氧化碳、PM2.5、噪音、异味等环境数据,以便形成对场地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同时在“井点”空间中所有能被感知的节点上,都安装了蓝牙感知触点,足以记录每天秋千荡了多少次、蹦床弹了多少次、陀螺椅转了多少次等使用数据,还能总结出居民的使用规律。

除此之外,“井点”改造还全程采用大数据循证参与式设计方法。在前期进行空间调研和场地观测,充分获取场地使用证据和线索;在初版方案形成之后,进行空间行为模型的构建,对改造后的绩效进行预判,进行不同方案的优、劣势比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方案深化和优化;而在空间建成之后,利用构建的使用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场地改造情况进行评估。

监测结果显示,改造后日人流到访量增加50%,且过去56%到访人流仅是路过,现在85%到访人流以“井点”为目的地,停留性活动相应增加100%。社会交往方面,到访年轻人80%会聊天,平均每人聊天时长为13分钟,小朋友还达到了15分钟。

如今的苹果社区东北角,近300平方米的空间里,秋千、蹦床、跷跷板、健身器材等应有尽有,无障碍通道、座椅等配备齐全,慕名而来的市民络绎不绝。北京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井点”活动的苹果社区居民,他们表示,现在器材更丰富了,老少皆宜,我们更愿意来玩儿,还有不少其他小区的居民也特意来这儿“打卡”。

今年以来,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议事厅也一改往常略显冷清的场面。这与原有议事平台的硬件改造密不可分。

朝阳区青年惠梦艺术服务促进中心负责人李秋雪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为原有议事厅空间增加了无障碍坡道、室外遮阳设施、室外可移动座椅等设施之后,社区居民来议事厅的频率提高了不少。北京商报记者观察道,议事厅小院里,废旧轮胎装饰着篱笆,几位居民正围在木白相间的桌子边,举办茶话会。

据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书记李小玲介绍,在此基础上,花家地西里社区趁热打铁,组织开展了社区议事协商活动多次,借机高效破解了辖区内居民关心的大量热点、难点问题,在强化了居民自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

(记者陶凤实习记者刘迪雅)

标签: 居民自治 社区治理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