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专家揭秘“坑老”三大套路
老年人最易落入保健品黄昏恋电信诈骗陷阱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婚姻诈骗、集资诈骗等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看似老套的骗局却击中老年人的软肋,使其陷入圈套。
老年人最容易陷入哪些骗局?《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保健品、黄昏恋、电信诈骗是银发一族最易陷入的三种骗局。三位反诈专家通过鲜活的案例,揭秘骗局背后的“坑老”套路。
保健品陷阱
比家人还亲热不好意思不买
退休前,黄秀兰是浙江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她迷上了保健品。
“粗略计算我花在保健品或保健器材上的钱已经超过40万元。”黄秀兰说。
88岁的黄秀兰住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某高档小区,子女都在国外工作,家庭条件不错。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她一直有买保健品的习惯。
6万元一台的治疗机、数千元的治疗心脏病的药、上千元一小瓶的营养液……黄秀兰从不手软,而她也成为保健品店业务员眼中的“肥肉”。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保健品是坑人的,但跟业务员太熟了,不买磨不开情面。”黄秀兰记得,有一次生病住院,那些熟悉的保健品业务员,每天一个接一个地轮流来伺候她,这样的照顾比家人显得还亲热,怎么好意思不买人家的产品。
渐渐地,黄秀兰发现,吃保健品不仅没有效果,推销保健品时还有许多破绽。
“有一次我参加一场保健品讲座,对方在卖一种养生酸奶,号称功能媲美骆驼奶、企鹅奶。我一听就有问题,企鹅不是哺乳动物,怎么会有奶呢?我当场就提出了疑问,讲课的人只好转移话题。”这件事让黄秀兰彻底下定决心,告别保健品。
【套路揭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院长宫志刚: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老年人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请来所谓的“专家”,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实施欺骗。
人到了晚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与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很容易被欺骗。在很多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会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子女要更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心陪伴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黄昏恋骗局
婚骗群针对老年人接力诈骗
今年4月,66岁的吴某拨通一则征婚广告上的电话,没想到,本来说好的黄昏恋,却变成“黄昏骗”。
经过中介牵线,吴某与一名舞蹈老师见面。逛街时,女子说其母亲身患重病,要求一同探望。可到医院外,女子接过吴某给的2000元,找借口独自进入医院,让他在外等候。约半小时后,女子走出,约吴某第二天到她家做客,暗示备好彩礼。
次日上午,女子送给吴某一件衬衫和短裤,令吴某感动不已,当即购买了一条价值1000元的连衣裙,还送给女子6000元。此时,女子突然接到母亲过世的电话,情绪一下子跌入低谷,让吴某前去购买一包香烟。吴某返回时,女子已经不见,手机也关了机。
不到两个月,吴某先后接到5名女子的征婚电话,他每次都如约而至,每回都被骗数千元。吴某发现情况不对报案后,公安机关组成专班侦办,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查,这是一起团伙相亲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伙同多名女子组成婚骗群,通过报纸、网站刊登征婚广告,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一旦有人上勾,她们便以接力方式诈骗钱财。
【套路揭秘】腾讯反诈骗防控中心副总监郑洁:“接力骗”是目前老人相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诈骗手段,特点是团伙作案,主要针对55岁以上的男性,锁定目标后便会共享他的个人信息,再通过人海战术,逐一进行诈骗,而后消失不见。
老人相亲往往都会急于求成。很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老人的这一心理,刚见面后就提出结婚,以表达自己的诚意。老人同意后,立马索要彩礼、首饰等借机骗取老人的钱财。其实,无论什么形式,都离不开“要钱”这个核心点。
冒充公检法
诈骗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
冒充“公检法”人员致电老人称涉案,恐吓老人接受调查,然后派出所谓“协勤员”上门诈骗……广州已有多名老人被骗子利用类似手法诈骗,损失惨重。
8月3日,广州市越秀区80岁的曲老太太接到一个所谓电信局的电话,称曲老太太家里的固定电话涉嫌被人盗用信息参与一起诈骗案件,电信部门要做停机处理。
由于平时都靠固定电话和儿子等人联系,曲老太太一听就急了,称不能停机。对方说可以报警,帮曲老太太转接到公安局。
电话那头,一个自称昆明市公安局“江队长”的男子告诉曲老太太,他们正在办理广州某银行副行长张某涉嫌诈骗案,曲老太太名下登记的银行账户曾经非法获利人民币25万元,需要她配合公安机关办案,核查她名下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要求她将银行卡内的资金全部转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只要核查到没有问题,就可以将资金和产生的利息全部返还。
“江队长”询问曲老太太的家庭情况,告诫她不能将公安局办案调查的情况告诉家里人或其他人,以免泄密加重处罚。
被骗子恫吓和忽悠后,曲老太太深信不疑,完全没有意识到正在步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8月3日16时许,曲老太太接到电话,对方称“公安部”已派办案人员协助调查。不久,果然有一名女子上门,陪同曲老太太去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就这样,曲老太太前后共计被转账人民币201.8万元。直至8月11日,曲老太太的儿子发觉老人被骗,才打电话报警。
【套路揭秘】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冒充公检法是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犯罪分子通过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出具伪造的立案通知书、法院传票、通缉令等,骗取受害人信任,要求受害人更换手机卡,转移到相对偏远封闭的环境,接受嫌疑人长时间的洗脑,最终会诱骗受害人将所有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核查资金名义完成诈骗犯罪。
以前这类诈骗是不见面的,上述案例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犯罪分子精心打造的“线上+线下”诈骗模式,具有更强的迷惑性,更容易使被害人信以为真、受骗上当。
事实上,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都没有开设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通过电话通知当事人涉嫌犯罪,不会电话指挥让转款到“安全账户”进行所谓的“自证清白”,更不会派出所谓的公安“协勤”人员上门协助办案,转走你个人账户内的资金。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数量多达几百件甚至几千件,抢注闲置、待价而沽恶意抢注囤积商标成一些企业生财之道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将从严审查、坚决遏制和打击商标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网12月21日电 12月20日,中关村在线2018年度科技大会暨产品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作为行业领先的科技互联网媒体,这是中关村在线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公安厅近日发布的《安徽省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39项措施》第11条规定,国内居民忘记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可以在具备
2018-12-21 09:02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经济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面对变革将何去何从?在此间
2018-12-21 08:46
中新网深圳12月20日电 (陈文 任冠元 蒋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报称,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财富中国非法集资平台,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题为新经济·新电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电子商务大会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与会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主办方供图 摄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赵建华)新修改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对居民、非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保障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健康发展,协调解决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问
2018-12-21 08:39
中卫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工程正式进气投产,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杨迪 摄中新网银川12月20日(于翔 杨迪)12月20日,西气东输的窗
2018-12-21 08:36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高亢)记者20日从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获悉,近期成立的国内首家全球代码发行机构——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