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香山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打造“上门回收+智能驿站”垃圾分类新模式

时间:2020-08-28 09:27:21    来源:北京青年网    

从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街道多措并举,形成政府搭建平台、管理单位负责执行、社会参与和居民自觉参与的新格局。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香山街道在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力度的同时正在打造“上门回收+智能驿站”垃圾分类新模式,结合香山街道多为散居平房住户的特点,共在平房区域内设置7条、37.2公里的收运线路,共计划建设10组智能驿站和7个垃圾暂存点,定时定点配备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完成垃圾的准确称重与投放。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您好,我是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请支持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共建美丽家园。”,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区鲍家窑,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正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册,并详细的讲解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香山街道结合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如向机关干部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在办公室门前张贴生活垃圾分类说明,让干部在机关是“践行者”,在家中是“倡导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向居民发放了倡议书、宣传册、投放积分指南等宣传资料;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宣传海报及悬挂横幅,展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展板、在垃圾桶、楼道设立提示牌等;组织开展宣传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居民互动问答等专题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参加宣传活动,参观垃圾处理厂,直观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并深入辖区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据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共走访街道6个社区、入户居民达1万余户,发放各类宣传物料近4万份。从7月中旬开始,我们又结合垃圾分类的新形势及之前暴露出的问题,开启第二轮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打造“上门回收+智能驿站”垃圾分类新模式

记者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北旱河排洪沟路上发现一辆载着绿色垃圾桶的垃圾移动分类回收车,伴随着“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喇叭声,沿街居民纷纷提着自家的垃圾前来排队投放,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进行称重。记者了解到这是香山街道创新打造的“上门回收+智能驿站”垃圾分类新模式中的“上门回收”服务,居民只需在机器上刷一下社区发放的“垃圾分类管理卡”或者输入个人的手机号,本次投放垃圾的重量和所获积分便自动计入到垃圾分类智能系统。

记者采访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了解到,香山街道多为平房区,尤其第一社区、第二社区和四王府社区三个社区均以散居平房住户为主,若完全按照“每80-100户/个”的标准设置“厨余垃圾分散收集桶站”,会导致部分居民家庭的投递距离较远,尤其会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不便。为了便于平房区的居民投递生活垃圾,今年7月1日,为平房区居民量身打造的“上门回收”服务正式亮相,目前在平房区域内共设置有7条、37.2公里的收运线路,专业回收人员在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的两个时段,上门回收居民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时完成投放垃圾称重和积分数据的系统录入,该服务在试运营一个阶段后,会将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纳入上门回收的范围。

记者随后来到向阳新村,居民李奶奶刚刚将厨余垃圾称重后投入智能驿站的厨余垃圾桶里,李奶奶说:“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了‘垃圾分类管理卡’,并耐心介绍了智能驿站的使用方法,之前以为刷卡会很麻烦,但这几天用下来感觉还是很方便的。

记者采访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智能驿站”模式于7月24日开始投入运营,香山街道共计划建设10组智能驿站和7个垃圾暂存点,定时定点配备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完成垃圾的准确称重与投放。与普通的垃圾分类驿站不同的是,智能驿站安装了一套‘垃圾分类便携式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称量系统、用户识别系统、传输系统及后台数据系统组成,具有使用简便、智能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平房区社区居民使用。下一步,香山街道将对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及时发现辖区内出现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并予以纠正,继续提升居民参与率,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打造垃圾分类工作的“香山名片”。

标签: 垃圾分类 上门回收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